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杀手。在我国,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被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若使用不当,将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害或医疗负担。
一、用于“中风”的中药注射剂及溶媒
二、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选择溶媒
1、不同溶媒pH值范围
5%葡萄糖注射液pH值应为3.2~6.5,0.9%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范围应为4.5~7.0。
2、按照说明书选择溶媒
第一,药品说明书所推荐的溶媒,都是厂家严格实验后的结果,不宜选用说明书未推荐的溶媒。
第二,溶媒选择不当,不仅会造成沉淀(肉眼可见),而且可能造成微粒(肉眼不可见)增加。微粒经过静脉进入血液,会长期存留在人体内,可能会阻塞毛细血管,或形成肉芽肿,或刺激凝血机制形成血栓等。
第三,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包括很多未知的成分,而且有效成分不明确。若溶媒选择不当,不仅可能会造成已知成分的降解,也可能会造成未知成分生成有毒物质。
总之,不能仅靠简单的体外实验,确定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例如:灯盏花素注射液只宜选择说明书推荐的5%和10%葡萄糖溶液做溶媒,灯盏细辛注射液只宜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灯盏花素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虽然都取自于灯盏细辛全草,临床功能用途相同,但由于制备工艺不同,其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同。
灯盏细辛注射液,为灯盏细辛经提取酚酸类成分制成的灭菌水溶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为灯盏细辛经提取黄酮类成分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主要成分可能游离析出,不宜和酸性较强的药物配伍;也不宜和碱性药物配伍。
三、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一般不宜用葡萄糖做溶媒
1、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
约40%的患者存在卒中后高血糖。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脑卒中急性期的高血糖状态不仅与脑组织梗死体积相关,并可以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增加死亡、发病及再发率。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2、脑卒中急性期一般不宜用葡萄糖
在大脑缺血期间,脑细胞缺氧会引起葡萄糖由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转移,导致细胞内乳酸中毒。输注葡萄糖将提供更多的葡萄糖进行无氧代谢,进一步加重细胞内酸中毒。
因此,脑卒中后应监测血糖浓度,葡萄糖输注不应常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之后,除非有特殊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