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或是夜晚睡觉,总要咳嗽几声,平常还气短喘息?小心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简称为“慢支”,是中老年人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发病比较缓慢,而且病程和治疗期也较长,主要症状为咳嗽、气短、喘息、咳痰,严重时呼吸困难。
慢性支气管炎的成因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病早期,发病症状较轻,只是轻微的喘息和一般的咳嗽,而且多数只在秋冬季节发作,等到天气回暖后,症状就缓解了;而等到病晚期,随着炎症的加重,可能常年都在发病而不再分季节。
1.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
例如吸烟、大气污染。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因素,因为香烟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对气道上皮细胞造成损害,最终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而大气中的有害污染物质,譬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和臭氧等,也会对气道黏膜上皮造成刺激以及细胞毒作用。这些对气道的伤害,会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促成慢性支气管炎。
2.感染
感染作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最主要的感染是由病毒、支原体和细菌造成的。感染容易造成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如果当时没有完全治愈,容易使急性支气管炎转化为慢性支气管炎。
3.季节气候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多发在秋冬季节,寒冷而干燥的空气会削弱气道的防御功能。纤毛运动减弱,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循环障碍,这样的异常环境有利于继发感染。
4.年龄
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于中老年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能力也下降,会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
5.营养
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会使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很常见,早期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大,而且大部分的人都不注意防护,但是长期的忽视,不去进行预防和治疗,或者是治疗了稍微有点好转就中断治疗,这对呼吸道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因为随着病情的后续发展,可能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甚至到最后可能演变成肺心病。为了预防支气管炎的发生,日常要注意以下防范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常开窗通风透气,确保室内的空气清洁新鲜。
注意环境空气质量:如果去到一些空气质量较差的地方,要佩戴防尘口罩,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气道造成伤害。
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可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整饮食结构。如夏季宜清淡解暑,秋冬宜润燥滋补。
防寒保暖防止感冒:特别是曾经患过支气管炎的人群,每一次受寒感冒,都可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因此要时刻留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护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