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好? 看完这个,从此有了科学的挡箭牌....

  夏日炎炎, 又到了练酒的时节

  不少人喝完酒后都会红脸

  有人说,脸红的人不容易醉

  因为酒精挥发的快

  有人说,脸红是身体解酒能力差

  喝酒对身体伤害更大

  ......

  SO

  喝酒脸红,到底好还是不好?

  喝酒脸红的元凶 --- 乙醛

  在说喝酒红脸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

  正常情况下:当啤酒或白酒被喝下肚子后,酒精,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乙醇,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后,不到10%的量以乙醇原形经肺和肾脏排出。剩余的量,大部分乙醇代谢发生在肝脏中。乙醇进入肝脏后,首选会被乙醇脱氢酶催化,变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A LD H 2)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在参与体内多个代谢后,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图一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图

  当体内乙醛脱氢酶2出现问题时,比如乙醛脱氢酶缺乏或活性不足,乙醛不能快速代谢,就会在体内大量聚积,从而刺激血管迅速扩展,最终导致脸红。

  PS:喝酒脸红,事实上跟过敏基本上没毛关系。

  喝酒脸红,到底好不好?

  l 根源在于基因缺陷

  l 喝酒红脸身体伤害大

  乙醛是导致喝酒脸红的直接元凶,却不是根本原因。喝酒红脸的根源在于基因,也就是基因缺陷致使的酒精(乙醇)代谢关键酶---乙醛脱氢酶2存在缺乏活性或活性非常低的问题,从而无法高效分解、代谢乙醛。最终,随着饮酒量的增加,乙醛大量堆积在体内,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

  喝酒脸红的人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酒量更好、不容易醉。相反,喝酒脸红的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红疹、酒精中毒等现象的几率更高。

  喝酒脸红,看似危害更大。实则,通过提示身体在代谢乙醛上存在的缺陷,所以可以名正言顺地拒绝灌酒。

  比起“一杯倒”,练一练酒量就大了、脸色也没那么红的人,其实身体伤害更大!

  为啥捏????

  根据先天基因不同,我们可以简单把喝酒的人群分成三类:

  第一种人:体内乙醛脱氢酶2活性高,酒精代谢速度快,不容易醉,酒量大;

  第二种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2的人,几乎不能代谢酒精,沾酒就醉,一杯就倒;

  第三种人:体内乙醛脱氢酶2活性极低,练练酒量,能逐渐对乙醛、脸红的现象产生耐受性,酒量渐长。尽管没有醉倒,脸红现象也越来越少,然而乙醛在体内聚积也越来越多,对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也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酒精中毒,甚至增加患癌风险。

  据有关调查统计,中国约有30%的人群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2,这部分人群除了喝酒容易红脸外,患喉癌的风险也比普通人群要高一些。

  喝酒后,脸色泛白又是怎么回事?

  相比喝酒脸红的人,这类人群不但缺乏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2,甚至连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都很少,只能依靠肝脏中的P450酶慢慢氧化。因此,喝酒越多,肝脏的负担就越重,血液需求量就越大,相比面部血液供应量不足,就容易出现“脸色发白”的现象。

  尽管喝酒脸红的人,在几个小时后((经肝P450酶缓慢代谢,将乙醛转化为乙酸)也能恢复正常,但是乙醛大量聚积,长时间停留体内,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却很难完全修复。

  这类人,喝多了也容易造成酒精中毒。

  一句话,能不能喝,那是天生的,基因决定的。

  啥事都可以练一练,唯独酒量这事儿,千万别费劲儿!!!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日饮酒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成人每日饮酒量提出明确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白酒75克,或高度白酒50克(1两);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白酒50克。

  •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文中第二种人(“沾酒红”、“一杯倒”),参考此建议即可。

  PS: 临床研究表明:每日超量饮酒,酒精肝、脂肪肝、肝炎、肝硬化发病率将大幅提升。连续5年,每日超剂量饮酒酒精肝发病率提升至89%,大量喝酒20年以上,肝硬化发病率则会上升到50%。

  不遵循剂量的饮酒,都是在自寻死路!

  图三(制作表格+食物配图)

  关于解酒,这2点要牢记!

  》1.真正的解酒药,是不存在的!

  专家表示,目前市面流传的解酒药,基本都是保健品,主要用于缓解酒后不适的感觉,如恶心、呕吐、泛酸等,至于解酒保肝,促进酒精代谢都是夸大宣传。效用跟安慰剂差不多。

  临床上,针对有严重醉酒症状的患者,一般采用静脉输液,也就是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来稀释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来帮助醒酒,缓解症状。

  酒精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依靠人体天生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2催化作用来实现。从目前来看,能取代或促进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2产生的药物,还未面世。

  还未面试!

  还未面试!

  ......

  所以,对于价格昂贵且并没有什么卵用的解酒“药”,千万不要迷信。

  鉴于大多数人要成事儿,基本摆脱不了“即使伤身,也要一口闷”的这一国情。我们还是聊聊,|如何科学降低酒精伤害|更能显出小编满满滴诚意!!!!!!

  2.科学降低酒精对人体的伤害,很重要!

  A.这些事儿千万别做:

  ×:空腹饮酒,不仅对肠胃有害,还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可出现低血糖、休克等不良症状;

  ×:掺兑饮料,尤其是汽水饮料,二氧化碳刺激胃黏膜,会加速酒精吸收;

  ×:浓茶醒酒,可引起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加重心血管和肾脏负担;

  ×:啤酒海鲜,可致尿酸增多,增加痛风、结石风险;

  ×:酒后服药,严禁酒后服用退烧药、抗生素(心脏衰竭)、藿香正气水等,

  B.这些事儿适当多做:

  √:酒前喝点牛奶,可以保护胃肠粘膜,减少酒精渗透胃壁进入血液;

  √:控制饮酒节奏:不要一口闷,多吃菜垫底,给酒精代谢争取时间;

  √:酒后吃点酸的:如西红柿、柚子、橙子、柠檬等,有机酸可与乙醇生成酯类物质起到解酒的效果。

  √:多喝白开水:喝酒后血管扩展,血液循环加快,体表水分蒸发快,多喝水可以帮助补充水分,稀释血液中酒精浓度,减少因饮酒带来的口渴感。

  此外,酒后身心烦热难安,可适量饮用西瓜汁,起到清热利尿的作用。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客。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