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转凉是感冒的高发期,由于宝宝的体质相对成人较弱,因此也就会成为感冒的高发群体。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感)也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类型的感冒治疗的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父母一定要注意千万别把流感当普通感冒来治。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本质区别
流感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不仅传染性极强,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而且传播极快,流感高发季我们常见到幼儿园有一个儿童患上流感,很快班级里的很多小朋友都会被传染上。
但是流感不是什么时候都会爆发,一般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较重,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可以导致人死亡。
现在也有很多的流感疫苗,对流感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流感疫苗的接种,我会在文末给大家详细说明,所以父母慎重对待的同时也不用过于担心。
普通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相对流感来说传染性要弱得多,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像流感流行那样病人成批大量出现。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3至5天痊愈。
流感的危险性是非常大的,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流感。根据WHO估计,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300万至500万重症病例,25万至50万死。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属于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
上文也提到目前也有很多的流感疫苗可以接种,疫苗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可以让宝宝对流感病毒产生一定的抗体,增加宝宝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不会那么轻易的患上流感。
哪些人群适合接种流感疫苗?
什么时间接种疫苗比较合适呢?
以下几类人由于本身体质的特殊原因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孕妇:在妊娠任何阶段,孕妇均应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孕妇罹患严重流感的风险高,在整个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均为安全,可有效预防孕妇罹患流感。
儿童:流感在<6月龄婴儿的疾病负担非常高,但是现有疫苗不可直接给<6月龄婴儿接种预防流感。该人群可通过母亲孕期接种和对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6个月以上的宝宝,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老人:>60岁老年人由于患流感后死亡风险最高,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目标人群。
流感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剂次
由于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个月后抗体滴度开始下降。所以我国接种时间可在每年的10月前后,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各地在流感疫苗上市后尽快安排接种。
6月龄至8岁儿童首次接种需2剂次(间隔4周以上)才能达到有效保护。6月龄~35月龄的儿童,以前打过流感疫苗的,第2年及以后每年只要1针。>8岁儿童和成人接种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