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人群小心患上肝胆管结石

  6大人群小心患上肝胆管结石

  1.大多数的女性:在胆结石患者中女性占多数。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值得注意的是,绝经后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胆结石发病率增多。

  2.肝硬化的病人:患有肝硬化的患者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主要是由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导致雌激素水平较高。同时又有慢性溶血的情况,造成胆囊收缩功能低下,与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3.体形超重的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4.饮食偏荤、偏甜及不吃早餐者:喜欢吃肉和甜食的人注意了!当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很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而甜食吃得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另外,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5.体内有蛔虫者: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6.具有家族病史的遗传患者:此外,遗传因素影响胆结石的发生。故家里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有胆结石者,也是高危发生者。

  肝胆管结石的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1.上腹部疼痛,可能为典型胆绞痛或持续性胀痛,有的患者疼痛不明显,而寒战发热非常明显,周期发作;

  2.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3.患侧肝区及下胸部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4.急性期,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疼痛、寒战发热、黄疸),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致。

  5.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夏季街边撸串小心感染戊肝

  夏天将至,各大烧烤摊、烧烤店也随之火爆起来。然而,大家可要小心,如果吃了没有烤熟的海鲜或者肉类,很容易感染戊肝。预防戊肝还是要严把“病从口入”关。

  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儿童感染后,多表现为亚临床型,成人则多为临床型,戊肝病毒对孕妇、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杀伤力更强。感染戊肝后一般发病急,近半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伴有厌食、恶心、呕吐、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有时伴有肝脾肿大、肝区压痛等,容易出现黄疸,表现为眼白、黏膜及皮肤组织黄染,小便呈茶褐色,重症患者会出现极度乏力、呕吐、意识不清、肝衰竭乃至死亡。

  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病人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可以通过粪便将戊肝病毒排泄到体外,污染外环境中的水、食物、食具等引起传染,人们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污染的饮用水、餐具、蔬菜水果、贝壳类海产品、手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除人之外,一些家养的动物也可以感染戊肝,如猪、牛、羊、鸡、狗等十余种动物都能感染,其中猪的感染率非常高,烧烤未煮熟的动物肉或肝脏等都可以感染。蛤、牡蛎、贝类、蟹等水产品也可以携带戊肝病毒,食用生的或半熟的水产品也可引起戊肝感染。

  专家提醒说,如果吃了没有烧熟的海鲜或者肉类,2至10周内患者会出现乏力伴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时就应高度怀疑患了戊型肝炎。一旦患了戊肝,必须住院治疗,隔离期自发病之日算起,应不少于3周。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