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很多人都会开始关注饮食养生的问题,而胆固醇一直被认为是对健康不利的东西,有些人甚至闻之色变,害怕到都不敢吃鸡蛋黄。胆固醇是好还是坏,其实那个并不能一概而论,它是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
想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胆固醇是什么?其实它是一种类固醇,与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关系,比如调节水盐代谢平衡、激素水平,促进细胞修复、VD吸收、胆汁合成等等。研究显示,我们身体里的胆固醇有近八成来源于自身的肝脏合成,从食物中摄入的,仅仅只有两成左右。
图1
还有两个直观的证据可以证明它的重要性:一是胆固醇的第一需求器官是心脏,只有心脏需求被满足之后才会去供应其他部位,二是我们的大脑拥有人体近四分之一的胆固醇。
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胆固醇是坏的呢?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胆固醇的类型缺乏了解,所以产生了误会。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有研究显示,前者对与人体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所以被称为“好”胆固醇;而后者体积小,可以进入血管壁间隙并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带氧红细胞经过,就会使它们被氧化,引起炎症反应,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除了更易于附着之外,“坏”胆固醇增多时还会使人体的血液变得粘稠,这样也会使它们加速附着在血管壁上,进而形成血栓,逐渐增大压缩血管空间,使血流变慢,使人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如果不稳定的血栓破裂或者脱落,就有可能突然堵塞血管,进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等高危情况的发生,威胁人的生命。
所以人们一说胆固醇,想到的都是疾病,而忽略了胆固醇也有对人体有好处的类型。
图2
我们如何预防胆固醇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呢?
最好的建议就是定期进行血脂检查,时刻关注自己的“坏”胆固醇水平,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一般情况下,一般的中青年人(40以下),每5年左右去医院测量一次血脂也就够了;超过40的男性以及已经绝经的女性,每年去测一次会更保险;如果是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者是其他高风险人群,则最好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就去测量一次。
不管哪种情况,只要发现异常,务必立即就医。除了重视血脂检测,重视胆固醇管理,还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尽量少吃猪脑、动物肝脏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总之,想防住心脑血管病,先管住胆固醇!
图3
对于大家担忧的心梗脑梗,以下几点要记牢:
1、出现征兆抢时间。如果某天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了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等明显征兆,一定要立即拨打120求救,与死神抢时间;
2、生活预防很关键。这个预防的落脚点还是在饮食上,除了注意胆固醇的摄入,还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它会过度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人体内甘油三酯增多,而甘油三酯又与“坏”胆固醇的合成有关;
3、坚持服药保健康。如果检查发现“坏”胆固醇指数较高,该治疗的要治疗,要坚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长期服用获益大。
有些患者因为“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往往会在指数降到安全分为之后停药,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对于患者而言,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什么的早已形成,而化验单上的数据只能说明他们的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了,但并不能认为已经康复没有风险了。若不继续服药,随着“坏”胆固醇的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会再次出现进而危害你的心脑血管健康。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