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洞,对我们大人来说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给宝宝掏耳朵掏出问题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那么,宝宝耳洞到底该不该掏呢?
我们掏耳洞主要是由于耳洞里的耳屎多。耳屎太多,耳朵不舒服,而且还会影响到听力,所以我们才会选择掏耳洞。
耳朵里的耳屎究竟是什么?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由于人体在不断的代谢,所以耳朵里的耳屎就会越积越多,但是人的体质不同,耳屎的聚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耳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甚至影响我们的听力,但是耳屎也不是一无是处:
1、润滑保湿作用。如果没有耳屎,耳道过于干燥,会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保护耳膜。耳屎的黏性可以粘住不慎进入耳道的砂砾,挡住水滴,避免砂砾、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
3、抗细菌、真菌。耳洞里的耳屎有一定的抗细菌、真菌作用,这也是那些「油耳」的朋友虽然耳屎不断但是并没有耳部感染流脓的原因。
注:耵聍(耳屎)分为干性耵聍和湿性耵聍,有些人的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黄色、油性粘稠物质,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积满在外道眼里,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团,这些统称为软耳屎(湿性耵聍),俗称“油耳”。
宝宝的耳屎能不能掏?
耳屎,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有。虽然我们经常掏耳洞,但是不建议给宝宝掏耳屎,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儿童的耳道较成人窄,而且皮肤免疫力也更脆弱,不当的掏耳甚至会引起外耳道炎;
2、耳朵有自洁功能,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而且耳屎会裹带着微生物、尘土和其他碎屑从耳朵眼里掉出来;
3、反复掏耳朵反而容易破坏耳道皮肤自然屏障,甚至会引起耳道湿疹。
所以,一般是不建议给宝宝掏耳洞的。但是如果宝宝耳朵出现感觉不舒服,引起了耳痛或者听力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掏耳朵了。不过不建议自行掏耳洞,给宝宝掏耳洞还是去医院让医生帮忙掏吧。
生活中该如何护理宝宝的耳朵?
避免进水
给宝宝洗澡时,要防止耳朵进水。如进水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
远离噪音
宝宝长期被包围在强烈的声音之中,内耳细胞纤毛就会被损坏。所以,不要在宝宝旁边大声开音响或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