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稿件)“三伏天灸”能温阳祛病!但是你真正了解过吗?

图1  

  何为天灸疗法?

  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的思维里面,蕴含着“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调养理念。每年的三伏天,即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天人合一,自然也是人体内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这时候在三伏天使用温阳祛寒的外治调理方法,能够借助大自然阳气生发的特点,很容易起到温阳驱寒健身的作用,尤其适合于调理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意思。

  “三伏天灸”是将特定药物调配好之后,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面,刺激穴位激发经气,直达经络脏腑,能温阳补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有治疗或者预防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增强抵抗力、防病健身的作用。

图2

  三伏天灸能治疗哪些疾病?哪些人适合做三伏天灸?

  中医讲“冬病夏治”,冬病指的就是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冬季气候寒冷,素体阳虚的人更容易感受寒邪,诱发疾病,具体疾病如下:

  呼吸系统: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消化系统:慢性胃肠炎、腹泻、胃痛、胃胀、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运动系统: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颈肩腰腿痛等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量少、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卵巢早衰

  儿科疾病:小儿厌食、小儿遗尿、抵抗力差等

  心血管系统:脑中风后遗症、心肌缺血、冠心病等

  其他:失眠多梦、眩晕头痛、阳痿早泄等

  总体而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虚寒体质的亚健康人群都适合做“三伏天灸”,能起到温补阳气、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保健强身的作用;但“三伏天灸”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对于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能盲目减药、停药。

  哪些人不适合做“三伏天灸”?

  尽管“三伏天灸”有祛病强身的保健作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合适,不应该盲目跟从。一般来说,阳虚,虚寒及寒湿体质的人群比较适合“三伏天灸”,而有些体质偏热、或者阴虚体质的人并不合适;有皮肤过敏或破损、孕妇等人群并不合适贴药,有些在患病期间,比如感冒、发烧、出血或者其它急性病期间不宜进行,对皮肤暂时留下瘢痕、起泡很介意的人也不建议进行。

  2017年“三伏天灸”是什么时候进行?

  “三伏天灸”通常是在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也可以在三伏天前后的十天左右,各增加一次贴敷,以增强巩固疗效;当然每个医院安排的贴敷时间可能会有少许出入,以医院安排为准。

  “三伏天灸”时间参考如下:

  初伏加强:7月2日-7月11日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末伏加强:8月21日-8月30日

  “三伏天灸”用什么药?贴什么部位?贴多久?贴敷如何操作?是否要找医生就诊?

  一般选取麻黄、细辛、甘遂、玄胡、白芥子等中药,按比例研末,然后用姜汁调成膏糊状,用胶布将调制好的药物贴于穴位上,药物通过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起治疗作用。

  首先要请医生诊断,看体质是否适合三伏贴,然后根据个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取组合穴位,制定个性化配穴方案;不同的病症及身体情况,选择的穴位会有很大不同;穴位的选取、穴位的搭配、找穴位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三伏天灸的效果,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便准确选取组合穴位。

  成人一般每次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以能耐受为度,时间最好选择在10:00-16:00,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间,一般隔10天左右重复贴敷一次,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个别人可能会有皮肤起泡,属正常现象。

  不同医院单位根据药物配方不同,选取穴位,贴敷时间可能会有差异,以医院的安排为准。

图3

  贴完“三伏天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贴药期间应半小时左右查看一次,若皮肤有灼热、麻木、轻度痒感,均属正常反应。如出现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发痒、疼痛、红肿,或者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贴敷;如贴药时间过长出现水泡破溃现象,应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可外涂烫伤软膏,必要时找皮肤科就诊处理。

  2.一般两岁以下的小孩皮肤娇嫩,容易灼伤皮肤,不宜贴敷。两岁以上小孩贴敷要控制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家长要时时观察孩子皮肤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不适,要及时取下药贴,避免灼伤皮肤;每次贴敷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皮肤、及身体状况而定,具体咨询医生。

  3.贴敷当天禁食生冷寒凉食品,如西瓜、香蕉、青瓜等,不宜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饮等,尽量避免用空调或受凉,注意禁食“发物”,如海鲜、牛羊狗肉、韭菜、鸭、鹅、花生及煎炸食物等,尽量避免吃刺激性、肥甘厚腻、生助湿的食物。

  4.最好选择宽松、吸汗及透气的服装,避免激烈运动,避免过多出汗,以避免药贴脱落。

  5.贴敷后2小时内不要洗澡,可用温水冲洗局部。

图4

  有几个认识误区要端正认识?

  误区一:“三伏天灸”能治百病。

  一般来讲,“三伏天灸”对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疗效明显,对于阳虚体质改善明显,但并非能治百病,孕妇、心脏病患者、糖尿病人、阴虚火旺人群、容易皮肤过敏的人都不适合治疗。

  误区二:“三伏天灸”治疗时间越久越好。

  对于不同的药物配方、病情、年龄,天灸的时间有严格的控制,如果灸得太久皮肤容易起泡、溃烂,而并不能增强效果,一般能让皮肤微红,有轻微刺激烧灼感就可以了,不能随意延长天灸的误时间。

  误区三:“三伏天灸”越早灸越好。

  有些患者七八点钟就赶到医院,迫不及待的做“三伏天灸”,其实“三伏天灸”要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做效果最好,但为了错开医院休息时间,可以选择在上午10:00到12:00或者14:00-16:00来进行,没必要一大早就赶到医院进行;如果三伏天当天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到医院进行,可以选择隔天进行,也不会影响效果。

  误区四:“三伏天灸”一次就有效果。

  有的人贴敷过一次之后,觉得身体状况并没有多大起色,就开始怀疑“三伏天灸”;其实,“三伏天灸”是一个系统治疗,一般来说,穴位贴敷要坚持三五年以上,效果更为明显。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善体质也并非易事,自然需要时间,要有耐心,如果结合日常作息,饮食养生,自然能看到中医的神奇!

郑芝环,中医主治医师。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