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儿童线性生长状况和骨骼生长是否良好,也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身高成了短板,跟其他同龄孩子站在一起,明显的“矮人一等”。
如何判断孩子生长发育迟缓??
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头、每年长高不到5cm,就要怀疑是生长发育迟缓了。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cm,小于47cm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cm,第2年增长10cm,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cm,青春期每年增长8-12cm,持续2-3年。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cm,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cm,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cm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来了!
不长个到底啥原因?
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特发性矮小、全身性疾病、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等,都可能导致孩子不长个。患生长发育缺乏症的孩子个头矮小,但体格匀称,智力正常;患甲状腺缺乏症的孩子不仅个子矮小,智力也相对低下。
对照上面的数据,一旦发现孩子生长速度缓慢,就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内分泌科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抽血检查生长激素,拍X光片查骨龄,因为骨龄是预测生长空间的最重要指标。对于孩子生长异常,最好在10岁之前进行干预治疗。10岁前的基础身高占到终身高的80%,青春期发育期间会蹿个子,占到20%,正常人的青春期始于10—12岁,无论男女,青春期之前每年长高约5公分,而青春期长高相差不多。青春期就好比跳远,十岁之前是助跑,助跑时间越长,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越远。
莫担心,不长个多数能治好!
骨龄是判断孩子能不能再长个的重要标准。骨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骨骺是否闭合,只要骨龄还没有闭合,那么就有生长的空间。如果骨龄已经完全闭合了,再长高的几率就非常小了。临床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推迟青春期,控制发育,让助跑时间再长一些,同时增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也让跑的速度更快些。使用生长激素也是越早越好,因为使用生长激素是根据体重计算的,当孩子越小,体重越小,使用的剂量就越小,花费也就较少。
晚上十点前入睡
儿童期生长的主要调控因素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及甲状腺激素,促进软骨组细胞的增殖及骨化,使得人体的长骨不断加长,促使机体的长高。大脑垂体分泌的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在睡眠状态下分泌量是最大的,是清醒状态的3倍,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0点-凌晨2点,入睡后35-45分钟分泌量增加,所以最好在9-10点前上床睡觉,每晚保证9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
户外运动2小时
一方面处于生长期的孩子运动30分钟以上,生长激素会明显增多,进而促进骨骼生长。另一方面,运动本身就会对关节部位进行拉伸,促进软骨组织的生长。夏季光照充足,孩子在户外进行运动,也接受到了足够的光照,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钙的吸收得以保障,骨骼生长也会充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