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种植修复的功能、美学和长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修复治疗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不再仅满足于种植体植入后的存留率(survivalrate),而是更关注种植修复治疗后的成功率(successrate)。其中,通过临时修复体进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成形(softtissueconditioning),是种植固定修复治疗“序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今天我们结合一典型病例来看一下。
-技术要点-
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的设计和塑形
唇颊侧牙槽嵴骨量、种植体唇舌向位置和长轴方向是临时修复体唇颊侧穿龈轮廓的主要决定因素。如果偏腭侧植入、种植体长轴方向位于邻牙切缘舌侧,临时修复体的唇颊侧穿龈轮廓需要增大突度;如果唇侧骨板较薄、偏唇颊侧植入、种植体长轴方向位于邻牙切缘唇侧,临时修复体的唇颊侧穿龈轮廓则要减小突度。以上两种设计主要是基于生物学宽度的建立,即:是偏垂直向建立、斜向建立还是偏水平向建立种植体周软组织的生物学宽度。
邻面牙槽嵴位置和软组织厚度是决定临时修复体邻面轮廓的主要因素。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邻面突度、邻接触区位置,以实现对龈乳头的诱导和调整。
固位方式的选择
不论种植体长轴方向是否偏腭侧,均首选螺丝固位方式,易对穿龈部分进行调整成形,且方便制作和摘戴。
加工方式
加工方式包括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加工方式。间接法为取印模灌注模型后口外制作,这种方式可以雕塑形成更好的穿龈轮廓和修复体美观效果,但需要分次就诊;直接法椅旁口内制作,可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但修复体的加工效果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加工材料
光固化树脂的抛光性和外形调整的便利性优于自凝或热凝树脂,是首选的种植软组织成形用临时修复体制作材料。
临时修复体戴用时间和修整次数
一般戴用时间为3~6个月,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和软组织经过快速改建期,均可达到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修整2~5次即可,因为复诊时取下修复体会破坏软组织和基台之间的附着,摘戴修整次数过多会增加软组织退缩的风险。
确保临时修复体精细精细抛光和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由于临时义齿的表面光滑度较正式修复体差,需要对其进行仔细抛光,同时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否则菌斑附着过多可致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甚至可能发生黏膜局部脓肿,影响软组织成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