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导致嗜睡:如何应对?

  嗜睡是抗精神病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对于急性精神病、躁狂、激越及失眠患者而言,这一副作用可能有益,但对于无法耐受及病情稳定的患者则有害。严重嗜睡可导致意外事故、失业、学业中断及人际问题,同时也是引起双相抑郁、重性抑郁障碍及广泛性焦虑障碍急性期治疗过早停药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针对嗜睡的有效管理可减少过早停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项meta分析显示常用抗精神病药风险等级:

  ▲高度嗜睡:氯氮平;

  ▲中度嗜睡:奥氮平、奋乃静、喹硫平IR/XR、利培酮、齐拉西酮;

  ▲轻度嗜睡:阿立哌唑、阿塞那平、氟哌啶醇、鲁拉西酮、帕利哌酮、卡利拉嗪;

  ▲布南色林、依匹哌唑(brexpiprazole)、氯丙嗪、伊潘立酮、舍吲哚及佐替平引发嗜睡的风险需进一步研究评估。

  某些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嗜睡与剂量及治疗时长呈正相关,而某些则无此特点。抗精神病药引起嗜睡可能是药物对多巴胺、5-HT、NE、组胺、乙酰胆碱的阻断作用和/或对GABA的激动作用所导致。

  目前认为针对抗精神病药相关嗜睡的管理策略包括:

  ▲睡眠卫生教育;

  ▲选择引起嗜睡风险较低的抗精神病药;

  ▲以低剂量起始治疗并缓慢滴定增量;

  ▲必要时调整剂量,减少可能引发嗜睡的药物剂量。

  鉴于大多数精神病药相关嗜睡为轻至中度,在停药前观察患者的耐受程度(4周)也是合理的。

相关推荐

氯氮平片(信谊)
氯氮平片(信谊)
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优选药。
氯氮平片(彼迪)
氯氮平片(彼迪)
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氯氮平片(中南)
氯氮平片(中南)
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卡马西平片(SUNVE)
卡马西平片(SUNVE)
1.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神运动性发作或颞叶癫痫,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上述两种混合性发作或其他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 2.可用于缓解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也可用于脊髓痨的闪电样痛,多发性硬化、周围性糖尿病性神经痛,幻肢痛和外伤后神经痛,有时也能缓解某些疱疹后神经痛。 3.预防或治疗双相性躁狂-抑郁症:对锂或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无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郁症,可单用或与锂和其他抗抑郁药合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