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超有效的补肾法,中医骨病泰斗刘柏龄教授推荐!

  骨质增生,术后复发率高,患者常常因为莫名的骨刺而日日承受着疼痛,严重者坐立不安、彻夜难眠。

  很多广告鼓吹“补骨髓”、“骨活力”等,其实都是不符合医学逻辑的。更多人买来膏药,痛哪贴哪,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20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吉林省干部保健专家委员会教授、有着60年从医经验的“国医大师”刘柏龄说:

  很多人的骨病都是在40岁以后开始的,这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人到40岁,体内的钙质含量达到顶峰,骨头停止生长。40岁以后钙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流失。所以说,没有药物可以“激活”骨头。

  但要想根治骨病、远离骨痛,也不是没有办法。

  【骨病治本:补肾】

  刘柏龄教授指出:不少人发生骨痛,总习惯于抓点外敷药作用于患处,缓解疼痛后就认为已经治愈,其实这是错的。治疗骨病要从根本上来解决:抓肾气,使肾气充盈。

  补肾,为什么能根治骨病?

  刘柏龄教授说:从中医角度,骨病的引起往往都是肾虚。骨痛是精气受阻,不通则痛,而肾是精气聚集处。所以,在治疗上主要是补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以达到通则不痛。

  那么,如何补肾气呢?刘柏龄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中老年人身体阳气虚,不宜乱使用保健品、胡乱“进补”更是危险多多。

  想要补肾强骨,通过科学的饮食方和锻炼是完全可以避免骨病、缓解疼痛的。这里有3种补肾方法推荐给大家,分别是:补肾手,补肾酒和补肾方。

  【补肾手:筋骨同健家传手技】

  刘柏龄教授提醒:要想避免骨病,首先要注意保养筋骨。

  身躯活动全靠筋肉来控制,遭遇外伤时,首当其冲的是筋,断骨易治,断筋难治,筋伤容易致残。

  “平时要注意筋肉不要过劳,也不要让筋肉处于急冷急热的环境。平日可通过双手捏拳或双掌互搓的方式,来保持手掌活性,能防止筋骨损伤。”

  按摩补肾:家传手技

  刘柏龄教授应用家传手技、结合临床经验创造出了一套手法。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肌劳损有很好的效果,也适用于急性腰椎扭伤。我们平时使用这套手法,可以达到去除骨病、养护腰肌的作用。

  做法

  每日7:00时,左右手同时按摩腰部,同向朝前摩擦36次,再同向朝后摩擦36次,然后前后各异向按摩36次,用两手按腰部摩擦15分钟

  效果

  待腰部感觉微微发热,体内有热气流动的感觉为佳,肾气充盈不虚,可预防骨病。

  【补肾酒:狗骨泡酒入肾经】

  虎骨:性味辛温,入肝肾经,用来泡酒能强筋健骨,使经络通顺、祛除风湿邪气。对于因肝肾不足导致的腰膝痿软,下肢软弱无力尤其有效。

  但如今虎骨不仅难以寻觅,且国家已经禁止流通。

  对此,刘柏龄教授建议,可用狗骨替代虎骨,他说:

  “熬汤、泡酒,狗骨与虎骨成份相似,温补效果大,疗效相同。当然,取狗骨也是很有学问的。”

  狗骨如何取

  俗语所说“三斤狗骨当一斤虎骨”,因狗骨性温,对肾阴虚的中老年人适用。对于虽有腰酸脚软、头晕眼花、精神疲乏,但时感头面烘热、五心烦热者则不适合使用。

  取骨方法

  剔去狗骨骼上的筋肉,用温水洗干净后,将骨挂于通风处晾干,不可曝晒,尤其以四肢骨最佳。

  服用方法

  既可用狗骨炖汤,也可研成粉末后煮粥服用。尤其以浸酒服效果更为理想,且服用方便。

  【补肾方:黑豆溜腰花】

  人到了一定年纪,钙质通常难以补充,但是肾气可以强健。肾主骨,肾好了,骨病自然少了。

  对于补肾,中医讲究脏器疗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将动物肾脏烹饪后用来佐餐。

  刘柏龄教授推荐一道食补方,对补充肾气很有效果:

  溜腰花

  补充肾气,一周吃三次即可。

  要想补肾效果好,可以添加些滋养肾气的食材,比如木耳、黑米、黑豆此类黑色的食品。

  *选取脏器时,一定要选取健康无毒的,并清洗干净。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