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饮食要注重滋补和补气,这是最为重要的两点。那究竟该如何进补?有很多人会选择通过中药进行滋补,但进补的误区你知道吗?其实冬季也有很多食物同样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健康状况哦~这些食物你造吗?哪些食物可以起到驱寒补气的功效呢?
冬季进补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进补过急
冬季进补最好先引补,调理好脾胃
冬天寒气逼人,需要较多的热量来维持生理活动,所以适当补充热量,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但不少人进补过后常出现肠胃不适症状,认为自己虚不受补便放弃了进补计划。
其实问题在于进补的方法不对。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党参、炒苡仁、山药等都可作为调节脾胃功能的引补。”调理好脾胃功能,为大补作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进补过急的情况。
误区二:补不对症
进补前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切忌跟风
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9种: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虚质和特禀质。而这几个体质往往是混合的,所以每个人的进补方法都不尽相同。在进补前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不要跟风或凭个人想象给自己下结论。伤寒感冒时不能进补,一定要等到感冒完全好了之后再行进补。
误区三:剂量欠妥
一次用药较多,可能出现上火症状
“进补时要遵循量要少,持续时间长的原则。”,很多市民喜欢一次用药材较多,这样不仅不能起到进补的作用,还有可能出现上火的症状。“比如人参,每人每次不超过5克,每周不超过2次;阿胶每人每次不超过10克。”张荣华教授说,按照剂量进行进补,这样才能起到进补的效果。
误区四:忽视食补
“红色”食物,不仅御寒还能防感冒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
很多市民进补时往往忽视了食补的重要性,其实食补也可对驱寒补气起到特别的功效。为此,张荣华提到“红色”食物,如西红柿、红薯、红椒、樱桃、红枣等等,不仅对御寒有一定作用,还能防治感冒。
也就是说,冬季进补不可操之过急,要依据自身的体质,因地制宜的选择进补食材及药材,不可盲目进补,切记把握摄入中药材的剂量,以免进补不成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冬季滋补各个器官的食物
红薯、胡萝卜护眼:维生素A素有“护眼小卫士”之称,如果人体缺乏它,眼睛感受弱光的能力便会下降,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减退,严重时容易患上夜盲症。维生素A是由胡萝卜素转变而成的。除胡萝卜之外,红薯中也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而且常食红薯对皮肤有好处。
胡萝卜除了护眼,对改善便秘很有帮助,富含β-胡萝卜素,可中和毒素。新鲜的胡萝卜排毒效果比较好。胡萝卜是有效的解毒食物,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而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果胶,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之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汞离子的排出,非常适合经常熬夜的人。
海带护发:能令头发乌黑的黑芝麻;能令毛发生长的生姜;或者是能令头发闪亮的核桃等都是护法的食物。但你知道食物护发的全能冠军是谁吗?——海带。营养专家认为,经常食用海带不但能补充身体的碘元素,而且对头发的生长、滋润、亮泽也都具有特殊功效。
鸡蛋护甲:健康的指甲是粉红色的,因为有充足的血液供应。若指甲变化异常,往往是营养缺乏或其他潜在症状造成的。而高蛋白饮食是维持健康指甲所必需的,鸡蛋则是获得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不过,如果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不属于正常范畴,你可以考虑通过补充谷物、豆类、坚果等来得到蛋白质的补充。
西蓝花护肤:西蓝花不仅营养丰富、口感绝佳,还是著名的“抗癌战士”,尤其是在防治胃癌、乳腺癌、皮肤癌方面效果尤佳。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
除此之外,柠檬、酸奶也都能令肌肤美白。柠檬含丰富的维生素C,被美容界视为制作美白护肤品的重要成分。喝一杯柠檬水,除了可以排出体内有毒物质外,亦有天然的美白肌肤功效,有助于消除脸部雀斑;酸奶中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的维生素C能减少黑色素形成,令肌肤保持白皙。
香蕉、芹菜护腿:含钾元素丰富的香蕉是食物中排名第一的“美腿高手”,它所含的丰富的钾元素能帮助你伸展腿部肌肉和预防腿抽筋。排名第二的“美腿高手”是芹菜,它有大量的胶质性碳酸钙,易被人体吸收,可补充双腿所需钙质,还能预防下半身浮肿。
冬季补气的几大食物
土豆补胃气。
土豆被称为“地下水果”,含有丰富的钾、钙、铁、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土豆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此外还具有益气解毒、润肠通便、减肥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
山药益肾气。
人称“神仙之食”。《本草纲目》里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
香菇补气血。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荤”的美称。对于气血亏虚、经常乏力的人有调理作用。《本草纲目》认为:“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
韭菜、兔肉补中气。
生韭菜味辛,能行血;熟韭菜味甘,能补中气、益肝散淤。常吃熟韭菜可以补肝肾、强腰膝、助阳气,可见韭菜有壮阳补气的作用,因此,韭菜又有一个别名,叫“起阳草”。用于补气壮阳时,韭菜应连根一并煎汤服用。
兔肉被称为“荤中之素”,是非常好的“保健肉”“美容肉”,能够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人很适用。此外,兔肉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能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适合高血压、冠心病及脾胃虚弱型的糖尿病患者食用。
小米、鲫鱼补脾胃。
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常作为妇女产后的滋补食品。研究表明,小米中的维生素B1、无机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小米粥熬好以后放置一会儿,粥的最上层会凝聚一层膜状物,这就是“粥油”,它有保护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鲫鱼是人们常吃的淡水鱼之一,有健脾利湿、温中开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补作用。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质优、齐全、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常吃能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