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神经源性膀胱长期住院

   2000年出生的珊珊被发现排尿困难和尿失禁,膀胱功能出现障碍,无法自己控制排尿,之后被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因为这个病,珊珊出生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里度过,10岁才上小学一年级,14岁时身高只有1.2米。珊珊的母亲哽咽地说,十多年来她四处求医,但治疗效果始终不够理想。

 
  神经源性膀胱并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传统方法通过尿道进行间歇性导尿,但女性患者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医院对珊珊尝试了可控式尿流改道术。这种手术使用阑尾作为可控性膀胱的输出道,经腹壁通道进行导尿。主诊医生表示,新型的手术方式能减少感染风险,避免损伤尿道,术后珊珊排尿变得可控,恢复良好。
 
 
  何谓神经源性膀胱
 
  人体的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排出尿液,这两项功能的完成都必须依靠各种神经的控制和协调。当神经功能受到伤害时,膀胱的功能也随之受到影响,并使膀胱本身产生各种病理变化,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特称为神经源性膀胱。
 
  基本上,随着神经损伤的部位不同,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患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痉挛性的神经源性膀胱,是因为比较高位﹙腰椎以上﹚的中枢神经受到损伤,这样病患会有不自主排尿的症状,由于膀胱是处于一种痉挛性收缩的状态,所以膀胱的容量常常是小于300ml,而膀胱内的压力也会比较高。另一种是松弛性的神经源性膀胱,是因为比较低位﹙荐椎以下﹚的中枢神经或周边神经受到损伤,使得膀胱肌肉失去收缩力,整个膀胱胀得很大,积了很多尿液后才会有部分尿液由尿道溢流出来。
 
  当然,由于神经受损的程度不同,并不是所有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患都有这么两极化的表现,大部分神经源性膀胱的病患主要是因中枢神经对膀胱功能的控制变差,使病患会有频尿、夜尿、尿急的主要症状,可能还有排尿困难、排尿中断和余尿增加的情形。
 
 
  神经源性膀胱因何而起
 
  事实上,几乎所有神经系统的病变都可以影响膀胱功能。而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经系统,是包括中枢和周边的各种神经组织,所以只要有一部分的神经组织受到伤害,就可能影响膀胱的功能,如中风、巴金森症、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脊髓膨出、脊髓外伤或手术、骨盆腔的外伤或手术等等,都可能影响膀胱功能。
 
  此外,不良的排尿习惯、器官老化、发炎或焦虑等因素所造成的神经机能退化,都会影响膀胱功能,造成了神经源性膀胱。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泌尿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