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着这两个常用药 查血肌酐是不准的

血肌酐是目前医生用来监测肾脏功能最常用、最方便实惠的一项指标。但在临床工作中,总是有一些情况可以干扰到血肌酐检验,使得患者化验结果出现偏差,不能真实反映出肾功能的情况。

导致血肌酐偏差,除了肌肉含量和饮食习惯,以及全国医院没有统一检验方法导致不同医院化验结果不一样等常见的影响因素外,咱们肾上线今天要介绍的是:肾友常碰到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血肌酐化验不准确。

羟苯磺酸钙

羟苯磺酸钙是一种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液粘稠度的药物。但这个药能使酶法检验下的血肌酐值出现严重偏差。

目前我们国内的医院,血肌酐检验主要用的就是酶法和苦味酸法这两种方法,并且酶法使用的更多一点。

例如图中所示的生化单,这家医院检验科化验血肌酐用的是酶法:

而这个医院用的是苦味酸法:

因为羟苯磺酸钙有还原性,能消耗掉酶法检验中的化学物质,因此会造成血肌酐化验错误。那么,如果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用酶法化验血肌酐,其中的偏差能达到多少呢?

根据这篇文献研究,研究者发现一旦达到一定血药浓度,最高能降低60%的血肌酐值。

也就是说,假设一个人血肌酐本来应该是300umol/l,有可能吃羟苯磺酸钙后复查能下降到120umol/l。除了这种体外研究性文章,临床案例也多有报道,例如北京协和医院报道的这例患者。

在服用羟苯磺酸钙的7个月时间里,这位患者查过9次血肌酐,可以看到下图他的血肌酐,黑色的那根线代表血肌酐的值:

从500umol/l一下降到200多,又升上去,因为这个患者几次查血肌酐时所使用的检验方法不一样,导致血肌酐像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

羟苯磺酸钙一般是2粒,一天2-3次这样的吃法,按照这个服用方法,24小时内羟苯磺酸钙血药浓度都可以达到干扰血肌酐检验的程度,因此,只要是患者吃着药期间,不管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测,都是会有影响。

但肾友们一定需要明确知道的是,羟苯磺酸钙导致的血肌酐下降只是一种假象,并不是真的肾功能好转。

这也给肾友们带来了一个重要认识:血肌酐有时“升高、降低”并不一定代表肾功能好转或者恶化,临床需要辨证看待,及时跟医生沟通。

维生素C

维生素C干扰血肌酐酶法检验的机制同羟苯磺酸钙是一样的,因为都具有还原性,会消耗掉酶法检验中的化学物质。

像这篇文献中报道的,维生素C在不同浓度下,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检验的血肌酐值会有一定的干扰,使得化验出来的值比真实值要低。而如果是使用苦味酸法,则对化验结果则是正向干扰,也就是化验值明显比真实值要高。

维生素C对血肌酐检验的干扰,多报道在使用注射型维生素C中,但考虑到如果患者大剂量口服维生素C,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干扰。

这两个药物虽然常用,但两者都不是必须持续使用不能断的药,如果患者需要化验血肌酐,稳妥起见,建议在停止用这些药物后3-5天再查。

相关推荐

磷酸西格列汀片(捷诺维)
磷酸西格列汀片(捷诺维)
单药治疗 本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与二甲双胍联用 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本品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推荐剂量为100 mg,每日一次。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 [CrCl] ≥ 50 mL/min,相应的
尿毒清颗粒(无糖型)(康臣)
尿毒清颗粒(无糖型)(康臣)
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在临床上尿毒清颗粒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症和脾虚血瘀症者。尿毒清颗粒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另外尿毒清颗粒对改善肾性贫血,提高 血钙、降低血磷也有一定的作用。
尿毒清颗粒(无糖型)(康臣)
尿毒清颗粒(无糖型)(康臣)
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症和脾虚血瘀症者。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对改善肾性贫血,提高血钙、降低血磷也有一定作用。
吾大夫 尿大夫尿液分析试纸条
吾大夫 尿大夫尿液分析试纸条
本产品用于对尿液半定量的测定:PH值、胆红素、葡萄糖、维生素C、蛋白、尿胆素原、潜血、亚硝酸盐、白细胞、 酮体、尿比重、肌酐、微量白蛋白、尿钙共14项指标进行组合测定。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泌尿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