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分不清楚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的差别。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
肾病综合征的核心症状是大量蛋白尿。
肾脏就如同人体血液的“筛子”。它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筛掉,而保留细胞、蛋白质、糖这些精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病,会使肾小球的滤过膜损伤,造成过滤能力损伤,体内的蛋白质等精华就随尿液一起漏了出来,这就是尿蛋白。
肾小球的滤过膜损伤越严重,蛋白越漏越多。当尿蛋白定量超过3.5g/24h时,就称大量蛋白尿;体内蛋白丢失过多出现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低,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液中的水分就渗透到皮下、腹腔等引起水肿;此外,由于白蛋白和脂蛋白是等比例制造的,白蛋白随尿漏掉了,脂蛋白留下,这样脂蛋白越来越蓄积最后形成高脂血症。
概况起来,肾病综合征的四个表现是:
肾病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症候群。无论是哪一种肾病,只要出现了大量的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就可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除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之外,许多疾病也引起肾病综合征,包括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骨髓瘤、过敏性紫癜、乙肝、肿瘤、汞中毒等,这些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称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如果肾病综合征得不到控制,就会导致肾小球硬化坏死;如果硬化的肾小球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出现第二种肾病: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现在更多地叫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核心症状是血肌酐升高,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两个肾脏并不都是满负荷工作的。就好比一个足球队,全队一共有球员22人,上场的却只有11人。当一个或两个队员受伤、被罚不能上场时,对球队没有什么影响;当替补队员都不能上场,场上只剩下11人时,球还能踢,但已经到极限了。此时,再有队员受伤或者被罚,因为人数的缘故,球就很难踢了。
肾脏病就是如此。当一部分肾小球硬化坏死不能工作时,并不影响肾功能。但是,一半左右的肾小球硬化坏死时,肾功能就受到影响,表现为血肌酐升高,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此时称慢性肾功能衰竭。
不要以为血肌酐不高就认为肾脏没有问题;血肌酐一旦升高,往往意味着一半左右的肾小球已经硬化坏死。
慢性肾功能衰竭也是一组临床症候群。无论是肾病综合征,还是其他的肾脏病,只要严重到出现血肌酐升高,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就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除了上述的排泄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比如分泌肾素导致血压升高,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将皮肤经紫外线照射产生的维生素D活化等。所以,肾功能受损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除了出现水肿、酸中毒之外,还会出现高血压、贫血、低钙高磷、骨质疏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