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阳性情况,体检单上尿蛋白出现+号。
肾病患者对尿蛋白都很熟悉,基本上的患者都出现过蛋白尿的情况,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是很清楚蛋白尿对与肾脏的具体危害。
蛋白尿是体内蛋白质通过尿液流失,会造成营养的流失,还会对肾脏的组织结构产生伤害,严重者最后会造成肾脏纤维化,使肾病发展到尿毒症。
问:那,是不是有尿蛋白就一定会得肾病?
这并不是绝对的,肾脏健康时,尿液中也会出现微量蛋白。
一般来说,持续性的蛋白尿才真正能够代表肾脏出现病变。尿蛋白是用来反映病变程度。
以下这些情况出现蛋白尿,即使尿蛋白有+号,是不能说明肾脏出现病变的。
1、生理性蛋白尿:多见于采用了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精神激动,妊娠等情况。只要离开这些导致蛋白尿出现的环境,患者蛋白尿现象会消失。通常这样的情况,尿检时有尿蛋白+号,但是做尿蛋白定性是没有+号的。
2、热性蛋白尿:就是高烧到38度以上时会出现蛋白尿。做检查的时候最好避开感冒发烧的时候。
3、起立性蛋白尿:一般出现在年轻人身上,由于脊椎向前弯曲压迫到肾脏导致的。多数人在30岁前后会自动消失。
问:有“泡沫尿”的情形是不是一定有尿蛋白?
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泡沫尿”只是偶尔出现,并不能说明是蛋白尿,更不能说是有肾病。偶尔出现的“泡沫尿”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药物影响,尿尿的高度,马桶是否洁净等等原因。
如果是持续性的出现小而绵密的“泡沫尿”,并且长时间泡沫不消散。这时要警惕尿蛋白。最好上医院做个尿检。
出现尿蛋白,蛋白尿,泡沫尿等异常情况,需要加强警惕,但是也不要过度紧张。及时就诊,检查清楚再说,切忌胡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