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风湿病人都戏称自己的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每逢降温或下雨,关节早早就开始感觉不适。也有风湿病人把自己得这个病归咎于长期住在一楼或是坐月子时沾了冷水。那么,风湿病到底与“风”和“湿”有没有关系?
1、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中医是如何看待风湿病的?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早在《内经·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中医风湿病多归属于“痹病”范畴,认为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痰湿、淤血或热毒,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的疼痛、麻木、酸楚、肿胀、僵直、变形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一大类病症。这是中医风湿病的概念。
中医认为,风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体正气不足(包括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脾胃功能虚弱),这个内因夹杂着外界风寒湿邪,两方互相作用下,就诱发了风湿病。这与西医对风湿病的看法并不矛盾,两者是不同的理论体系,其实是不具可比性的。
2、“不死的癌症”也可以优质生活
关节肿胀、疼痛、早晨起来关节僵硬……类风湿关节炎(又称“类风湿”)让无数的患者苦不堪言,有人用“不死的癌症”、“活着的僵尸”来形容这些病人。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为0.2%-0.36%,患者超过500万。风湿病治疗专家表示,通过早中医中药干预、规范治疗,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控制病情的效果,让患者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3、消炎止痛药无法阻止病情进展
在以往,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通常首选消炎止痛药,再不行就用激素。然而学术界已经证明,消炎止痛药无法阻止病情进展,激素更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鸦片”,不少病人通过激素缓解疼痛,却招来骨质疏松、感染、糖尿病、体型改变等副作用。依靠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危害远远超过疾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