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饮食这样吃,帮你调理脾胃、祛湿、筋脉畅通,让你免去吃药,轻松度假期!

  多吃苦味食品

  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苦味蔬菜清心泄火。夏季多吃莲子心、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有利于养心。另外,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红色入心,还应将红色食品如红豆、西瓜、西红柿等应季水果列入到夏季食谱中,能起到养心调神的作用。总之,夏季饮食的总体原则是少油腻,少辛辣,清淡饮食。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所谓“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伏天吃伏羊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民间有“喝上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入伏喝羊肉汤是以食为疗的一大创举。羊经过冬春两季的滋养,膘肥肉嫩,其肉炖出的汤味醇、膻味小。夏日湿热,人们食欲减退,在此时喝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汤,可使人胃口大开,增强食欲。食后人的全身上下大汗淋漓,浑身毛孔通透,五脏六腑的湿热、寒气、毒素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身体内的垃圾能得到很好的清除。三伏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外面的阳气也在进入身体,使经脉畅通,体内各系统能良好循环,身体就会健康。羊肉本身就有滋补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补品补虚健体,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头伏饺子二伏面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民间传统的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东晋史家孙盛撰《魏氏春秋》说:“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三伏天祛湿健脾食疗

  (1)扁豆薏米瘦肉汤

  材料:适量瘦肉与蜜枣、赤小豆、薏米、扁豆、葛根、玉竹、陈皮放入煲内,加适量水煲约两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祛湿功能较强的药食同源的食材要数扁豆。常饮此汤可健脾祛湿。

  (2)砂仁薏米淮山粥

  材料:砂仁、薏米、淮山加少许大米煲粥食用。

  功效:中医认为,常吃淮山粥,健脾胃而水湿渐化,其祛湿的功效不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虾蟹等海鲜也会助长湿气,不如用鲤鱼、鲫鱼这类有祛湿功效的水产替代。很多热带特有的水果如菠萝蜜、榴莲、芒果都属于助湿之物。

  (3)健脾糕

  材料:山药250克,莲子、芡实各120克。

  制作:以上材料共研细粉。将其与粳米粉、糯米粉一起拌匀,加清水揉成面团,制成糕状。蒸熟后撒上白糖当作糕点吃。

  功效:连续服用对健脾大有裨益。适用于脾虚、腹泻的老年人、儿童以及上班一族长期食用。

  (4)山药芡实莲子粥

  材料:粳米50克、芡实50克、山药50克,莲子少许

  制作:将以上材料加水适量后煮成粥,加少许糖调味即可。

  功效:调理脾胃,同时对失眠有改善。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疗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