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浓的香水味,再美的脸庞,如果一说话就喷出各种异味,也会让人大为尴尬。之前后台也收到不少灸友忧心忡忡的留言,询问口气重该怎么治疗。
不管你有没有察觉到,事实是:每4个人中,就有1个口臭。这其实已经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了。
重口气的几种原因,你是哪种
口臭的源头基本就这几个:饮食、口腔或鼻咽部问题、消化系统也就是脾胃问题。
1、饮食问题,抽烟还吃的肥腻,爱吃葱蒜韭菜等重口物食物
2、龋齿、牙周疾病或口腔内的粘膜疾病等,鼻咽部问题如化脓性扁桃体炎、萎缩性鼻炎等等,
3、成人口臭多和脾胃失调有关,其中又以胃火重,脾湿热为主,
口为肺胃之门户,脾气通于口,正常情况下,胃气下行,脾气左升,所以浊气向下,清阳之气上升,这是正常的脾胃运化规律。
若脾胃失调,浊气就会上升,停滞在胸口就会胸闷,串到口中就是口气了。
若中老年人有口臭问题,且伴有长期的胃胀、胃痛、不明原因消瘦、长期的口腔黏膜溃疡、进行性增大的结节等症状,不排除肿瘤的可能,建议尽早到医院检查。
积食导致的口臭问题,在儿童身上较为多见,如果脾胃功能下降,蠕动减慢,导致积食,食物的气味上返,就引起口臭。
除此之外,口臭还有肝热的原因,这类人一般有舌红苔黄、口中容易泛酸泛苦、嗳气、胃脘部饱胀等症状。
口中七味,暗藏脏腑健康密码
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而且口中酸甜苦辣咸皆代表脏腑不同的状态。
△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
△口淡:指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内淡而无味,常伴有不思饮食,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
△口甜: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不思饮食、脘腹作胀。
△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各种癌症后期也多有味觉苦涩。
△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
△口咸: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虚口咸”。
△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
口气重到底该如何解
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重口气都是脾胃失调导致的。除了平时饮食习惯不好,脾胃为啥动不动就会失调呢?
其实肝气不舒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肝气太过会损伤脾胃,因为肝木克脾土。此时气机瘀滞,还容易出现水湿淤积的情况,因为土克水,如果土气壅滞,则水湿泛滥,这样,脾气就无法升清,脾气不升,则导致胃气、浊气不降。
胃气上逆的口气重,一般多责之于胃火。多数的胃火是虚火,如果一味清火,寒凉之药伤到脾胃,中土颓败,则很容易反复发作的。此时,除了调理脾胃,还需要配合疏肝理气。
几个通治口气的穴位:
1、大陵穴:大陵穴为心包经输土穴,为该经的子穴。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因此大陵能清泻心火;
大陵穴本性属土,还泻脾胃之热。临床上常与人中穴配合。“口臭之疾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
2、内庭穴:乃胃经穴位,具有清胃热,化积滞作用。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
3、太冲穴艾灸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艾灸这个穴位
4、最好可以灸下承山、丰隆穴健脾祛湿。尤其是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穴位更不可忽略
除了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善外,积食不化导致的口臭,可以用一些山楂、香蕉、大麦茶等消食导滞之物。最后再说一句。忌口,不然就无法谈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