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死亡统计中,超80%的人死于慢性病。那么,什么病在吞噬着孩子和年轻人的生命?
我们从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南京人死亡原因的统计数据!
●小朋友,每年有近百人死于意外损伤
根据南京市疾控中心这几年的生命统计看,每个年龄组都有其死亡特点,幼儿组(5岁以下)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先天异常、损伤与中毒。儿童组(5-14岁)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损伤与中毒、肿瘤、先天异常。对于围生期的疾病、先天异常,似乎有“先天性”或者不可控因素,围生期的疾病,比如在生产过程中窒息的,先天异常,其实就是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
2011年,在0-14周岁死亡组中,南京有近100个孩子死于意外损伤。
·溺水
南京孩子第一大意外死亡原因,占到了意外损伤死亡孩子人数的49%,也就是说,意外损伤死亡的孩子中,有近一半是淹死的。
·意外跌落
占到了意外损伤死亡孩子人数的16%,
·交通事故
占意外损伤死亡孩子人数的12%。
·机械性窒息
对于0-5岁组的孩子中,还有一个意外损伤原因是机械性窒息。剩下的就是其他原因。
●中青年,第一死亡杀手是肿瘤
在南京市户籍人口15—59岁年龄组死因顺位,肿瘤排在了第一位。为什么癌症会盯上年纪轻轻、身体强壮的年轻人?记者获悉,从总人群看,南京死亡率最高的是循环系统疾病,第二位才是肿瘤,但是在年轻人中,肿瘤是第一位,记者获悉,在南京每年都会上百人小于30岁的年轻癌症患者。癌症为啥黏上年轻人?
江苏省肿瘤研究所的专家调查发现:大学生患症率升高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江苏省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室主任丁建华研究员告诉记者,6大因素导致癌症袭向大学生。
·第一,大学生抽烟群体增加
香烟中有50多种致癌物质,能引起十几种癌症,吸烟患肺癌的几率是平常人的22倍。
·第二,喝酒
酒精也伤身,酒精的消耗也会致癌。
·第三,熬夜,睡觉迟
这是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最大通病,其实,人在睡眠的过程中会调整人体的各项功能,在夜里,也会分泌褪黑激素,这是防癌的,这个激素在凌晨2点-3点之间分泌最多。
·第四,烧烤
脂肪经过烧烤过后其实就成了非常强的致癌物,吃一次烤牛排相当于抽600支烟。
·第五,饮食习惯不好
大学生喜欢快、烫、咸、乱几个特点,这对胃的伤害实在太大。
·第六,心理因素
为了高考,多少位高中生为了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憋了一口气奋发图强,压力非常大。其实,那个时候就“种下了恶种子”,到了大学,这颗种子就会发芽。
死亡调查
为什么肿瘤成为中青年第一大杀手?
其实,除了基因,还有一些生活习惯也会让中青年“早死”。看看南京最近一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也许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A:18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达23.7%
统计显示,南京市18岁社区居民的吸烟率为23.7%;男性50.2%、女性1.8%。重型吸烟率为10.5%,男性22.4%,女性0.6%。随着年龄增加,男性戒烟率下降,女性年龄组戒烟率随年龄增加戒烟成功率则是先高后低。
B:45—59岁饮酒人群最多
南京18岁社区居民饮酒率是15.9%,其中男性30.2%、女性4.1%。18—44岁组饮酒率为16.0%、45—59岁组饮酒率为18.6%、70岁组饮酒率最低为10.1%。
C:近六成的人不锻炼
南京市18岁以上社区居民近六成的人不锻炼,体育锻炼频度男性高于女性,郊区高于城市。
D:三成18岁以上居民超重
我市18岁社区居民超重率为32.0%,男性35.4%高于女性29.2%;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肥胖率为8.7%,男性8.0%低于女性9.2%。男性肥胖率于45岁以前增长明显,之后保持平缓,而女性肥胖率则持续增长并在45—49岁超过男性,于65—69岁达到顶峰。
专家建议
久坐职业者每周有氧运动不少于150分钟
“公司白领等行业员工每天工作都处于久坐状态,这对健康极其不利。”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武鸣说,这些人群每餐七八分饱足矣,每周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一些工作压力较大、持续工作时间较长的人群要多吃水果、蔬菜等,要想长寿,可能还是需要从生活习惯上入手。
武鸣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合理膳食
《江苏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指导手册》指出,一个人一天的食品配制建议为,油脂类25克(0.5两),食盐少于6克(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含盐量),奶类及奶制品300克,畜禽肉类50-100克(1两-2两),鱼虾类50克(1两),蛋类25-50克(0.5两-1两),蔬菜400-500克(8两-1斤),水果类100-200克(2两-4两),谷类300-500克(6两至1斤),饮用水1200ml。
·适量运动
动则有益,贵在坚持,每周至少运动三次。
·戒烟戒酒
抽烟喝酒是男性最主要的坏习惯,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约相当于50度白酒1两),同时戒烟越早越好。
·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也是健康的一个指标,每个人都要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