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降压降脂药该什么时候吃?赶紧转给身边有三高的人

  三高都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除了选对药以外,药物的服用时间也非常重要,有的需要餐前服用,有的餐后服用,同一种病不同药物服药时间还不一样呢。

  三高症是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症。在中国人中,与三高症相关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7%。这三类慢性病其实也是一些重大疾病的征兆,例如高血压患者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会增加,对三高症患者而言,选对了药物是首要的,正确的服药时间是保证药效的基本条件,错误的服药时间还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时间

  人体的血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24小时内规律的变动,一般在早上6点到8点达到第一个高峰,下午16点到18点达到第二个高峰,凌晨的时候血压是最低的。一般白天血压比晚上高。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的情况,可将血压节律分为二种:

  ①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白昼降低10%~20%;

  ②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白昼降低0~10%;

  ③超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白昼降低>20%;

  ④反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不降低甚至高于白昼水平。

  除杓型血压外,其它3种模式均为异常血压节律。具有非杓型血压节律的高血压患者被认为是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1.杓型高血压服药时间

  对杓型高血压患者,如服用一日1次的长效抗高血压药,以晨7时服药最好;如服用每日2次的抗高血压药物,则以晨7时和下午3~6时为好。

  2.非杓型高血压服药时间

  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如服用一日1次的长效抗高血压药,应晚上8时服药,能明显改善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相反晨7时服药则使非杓型血压节律有加重的倾向。

  高血脂患者服药时间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明星”类降脂药物为他汀类降脂药。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他汀类降脂药可以竞争性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因为肝脏合成胆固醇在夜间2~3时最活跃,所以他汀类降脂药宜临睡前服用。

  他汀类降脂药如与贝特类(主要是吉非贝齐)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为避免肝酶竞争性相互作用产生肝酶代谢、横纹肌溶解和肌痛等不良反应。应早、晚或间日交替服用。

  糖尿病人的服药时间

  1、促胰岛素分泌剂

  常用的磺酰脲类降糖药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本类药物可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需在餐前20~30分钟内服用。

  常用的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在口服后30分钟内即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所以通常在餐前0~15分钟内服用。

  2、胰岛素增敏剂

  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有:吡格列酮、过格列酮。本类药物单独应用时不发生低血糖反应,服药与进食无关。

  3、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0.5g/次,2~3次/日,日剂量:1~1.5g,最大2g;进食时或餐后服。

  二甲双胍缓释片:开始用量通常为每日一次,一次0.5g,晚餐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如果每日一次,每次2g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可改为每日2次,每次1g,进食时或餐后服。

  4、α-糖苷酶抑制剂

  本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双糖转化为单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第一口主食咀嚼服用。

 

相关推荐

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
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
1.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
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
高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型高脂血症(相当于Fredrickson分类法的IIa和IIb型)患者,如果饮食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本品可治疗其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载脂蛋白B(Apo B)升高和甘油三酯(TG)升高。 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可与其他降脂疗法(如LDL血浆
降糖通脉片(万高药业)
降糖通脉片(万高药业)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气阴不足,瘀血阻络所致消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以及Ⅱ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沙格列汀片(安立泽)
沙格列汀片(安立泽)
用于2型糖尿病。 单药治疗:可作为单药治疗,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联合治疗: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重要的使用限制:由于对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故本品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疗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