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咨询,最近发现头发里总是长疖子,换了很多洗发水也不管用,还是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佟彤:如果您已经年过四十,或者家里有糖尿病史,建议您查个血糖,有时候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疖子,反复发作的皮肤感染为最初表现。因为血糖升高是不知不觉的,血液是甜的,就成了细菌的培养基,小的破口就可能引起皮肤、粘膜的感染,但这种症状往往被忽略或者不往糖尿病上想,总觉得糖尿病是“三多一少”,必须要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才有可能是糖尿病,事实上,现在的糖尿病很少有这么典型的症状,倒是类似皮肤感染之类的率先出现,或者是严重的皮肤瘙痒,如果不了解,就会贻误诊断。
除了皮肤感染、长疖子,还有症状是长期慢性的泌尿性感染或者是阴道炎,反复治疗也不好,这种情况也要想到是不是有血糖升高的可能。特别是年过四十的人,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去除糖尿病这个诱因,很难彻底根治这些慢性感染。
糖尿病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因为它本身可以毫无症状,通俗讲就是不痛不痒,不影响吃喝,所以很多人不重视。也因此很多感染会迁延,包括肺部感染,如果这个人本身血糖很高,又上了年纪,在糖尿病基础上发生的肺部感染,甚至可以要人命。
因为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性,如果你的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年过四十的你就要非常小心,罹患糖尿病的几率可能超过50%,即便父母一方有,你也比其他人多出很多风险,这个时候,忌口、多运动的同时注意那些总是迁延不愈的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患者还常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在2009年对316例高脂血症患者调查发现,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占84.2%。2012年中国糖尿病学会的有关研究也表明:目前患者大多几种代谢病并存,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血脂异常中一种或两种的占72%。
目前,我国已经成糖尿病人口大国,糖尿病患者近1亿,且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每年新发患者达680万。不但如此,与糖尿病仅有一线之隔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也有近1.5亿之多。与此庞大人数形成反差的是,人们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认知率却很低,有约70%的糖尿病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确诊而贻误病情。所以要科学、规范地对糖尿病进行综合防治,才能避免进入误区。
误区1:糖尿病就是尿糖高或者血糖高
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防治。
糖尿病患者还常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在2009年对316例高脂血症患者调查发现,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占84.2%。2012年中国糖尿病学会的有关研究也表明:目前患者大多几种代谢病并存,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血脂异常中一种或两种的占72%。
而一项对全国10家医院近10年、针对346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统计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51.5%,高血压41.8%,肾脏并发症39.7%,视网膜并发症31.5%,冠心病25.1%,脑血管病17.3%。病情严重或应激时,患者甚至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误区2:没“三多一少”症状就没糖尿病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其实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明显。糖尿病的诊断要根据血糖检测结果来定,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水平≥11.1毫摩尔/升;或加上空腹血糖水平≥7.0毫摩尔/升;或加上口服糖耐量2小时血糖水平≥11.1毫摩尔/升。
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与后期治疗同样重要。早期预防的目标,一是未病先防,对糖尿病前期或易患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等,达到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二是已病防变,对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3:糖尿病患者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加剧原有的视网膜病变。最新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会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造成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或是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等。总之,血糖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并在降糖同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建议一般以空腹血糖4.4~7.0毫摩尔/升,非空腹血糖<10.0毫摩尔/升为宜。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2.8毫摩尔/升。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毫摩尔/升就属低血糖范畴。
误区4:不能吃含糖和胆固醇食品
糖供应了人体活动70%的能量,是大脑唯一能量来源。糖主要有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在水果中含
量丰富,甜度大,吸收快,食后能迅速进入血液,尽量少吃。双糖(蔗糖、麦芽糖等)食后也很快进入血液,也要少吃。多糖大多以淀粉、食物纤维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消化吸收较缓,有利于保持血糖平稳,可适量吃。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合成性激素、皮质激素等的原料。其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仅占20%,吸收率只有30%。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毫克才可满足身体需要,大约相当于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或3~4个鸡蛋的胆固醇吸收量。早期糖尿病患者可一天吃一个鸡蛋,中期患者则要隔天吃一个鸡蛋。当然胆固醇不仅在鸡蛋里有,很多肉食中都有,要把这些因素也考虑进去综合控制。总之,长期低能量、低胆固醇摄入,会出现营养缺乏症或低血糖现象。此时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脂肪分解来提供,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