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精神病治疗 反应性精神病巧防护

  产后精神病治疗

  1.心理治疗对产后精神病人的情绪、认识与行为有关问题的心理治疗是必需的。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予以同情、耐心、和蔼、解释、鼓励、关怀细致,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或劝告。使患者情感得到疏泄、释放,正确评估心理社会应激原,消除不良刺激,解除其痛苦,增强自信心,做好自我调整和适应。重视开展人际心理治疗,特别是夫妻间或家人间矛盾冲突的心理治疗,但需要家庭成员及社会各方面的热情支持与协助。

  2.药物治疗根据本病的临床不同表现状态,母乳喂养与否,选用不同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并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一般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环类抗抑郁药常用于产后精神病人抑郁状态的治疗,而且最低有效治疗量对母婴是安全的。对有严重自杀企图的病例使用阿米替林剂量应增加至150mg/d,加用碘塞罗宁(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5μg/d可促进抑郁状态好转。

  氟哌醇(氟哌啶醇)(Haloperidol)和氯丙嗪(Chlorpomazine)有良好抗幻觉妄想、抗躁狂、谵妄作用,而且毒性小,它们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对哺乳的母亲通过减少剂量和对婴儿的仔细检测,母乳喂养相对比较安全。一般每天平均服用最小有效剂量的氟哌醇(氟哌啶醇)30mg或氯丙嗪50mg,则母乳中含量极少。但产妇服用氯丙嗪时,要警惕婴儿会出现嗜睡现象。

  锂盐(lithiumsalt)对狂躁状态治疗效果最好。Kuller等(1996)报道母乳内的锂含量是血清中的半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由于肾功能相对不成熟易发生锂中毒,故应停止哺乳。具有抗狂躁作用的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母乳中浓度低,可适用于继续哺乳婴儿的患者。

  反应性精神病巧防护

  提到反应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创伤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本病有急性反应性精神病与持续性反应性精神病两种类型:急性反应性精神病在突然和剧烈精神刺激后24小时之内发病,表现为反应性意识模糊状态;反应性兴奋;反应性木僵。持续性反应性精神病多由长期持续的精神因素所引起,病程经过较长,主要为反应抑郁症;反应性偏状态等。那么,反应性精神病应该如何预防?

  注意点

  1、本病是在强烈精神刺激下急剧起病,所以消除精神刺激,转移环境,有利恢复,故心理治疗一般可良好效果应首选。

  2、对原有精神发育迟缓、神经症及人格障碍的患者开展定期心理咨询,加强应付各种刺激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复发。

  3、对有严重消极观念甚至有自杀企图和行为者,必须加强监护,防止意外。

  预后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创伤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致病因素一旦消除或环境改变,并经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所以,反应性精神病的预后是良好的,且一般不再复发。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精神病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