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岁正是一般人的当打之年,是为家庭和事业而奋斗的最佳时机,而广东中山却发生一起年轻男女烧炭自杀的悲剧事件,让人唏嘘不已。据悉,年轻男女烧炭自杀共有4人,分别来自4个省份,却在同一间屋内身亡。据推测,这4人可能是网上相约,共同结束生命。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为接下来的事情担忧,这让我们在行动和思想上有所准备。
可是,假如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过度关注,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有可能会因为“受不了”而出一些故障。
比如,过度担心会使人处在焦虑状态,甚至出现惊恐发作。它可能让人胃口大变,睡眠质量变差,做事拖沓、犹疑,经常忘事,为了缓解压力,开始抽烟、喝酒,甚至尝试毒品或自杀。
而在心境方面,长期担心的人会觉得自己即将迎来“厄运”,或者莫名其妙地“恐惧”,这只让他们更加担心;在他们眼里,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潜在的威胁”,对环境的变化、他人的批评特别敏感。
过度担心有害身体
当人处在长期的慢性压力下,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会升高,会损害大脑。
激素对身体健康也有影响。当人因为长期的过度担心而遭受慢性压力的折磨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包括皮质醇在内的众多激素分泌增加。
它们共同影响身体,还可能带来下面一些症状:
◎觉得咽东西困难;
◎头晕眼花;
◎觉得口干,老想喝水;
◎心脏跳得太快,感觉心悸;
◎体倦心乏;
◎头痛;
◎注意力难以集中;
◎一不小心就发火;
◎肌肉酸痛、紧张,放松不来;
◎恶心、干呕;
◎忍不住呼吸过快、过深,甚至因此出现手麻、无力;
◎容易出汗;
◎颤抖、抽搐。
此外,激素们会让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暴增--它们的本意是“帮助人度过灾难”,可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身体可能会出下面这些问题:
◎免疫系统抑制;
◎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肌肉持续紧张;
◎记性变差;
◎更容易患冠心病;
◎心肌梗死。
过度担心一直挨着不去寻求治疗,人可能会患上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调整心态,适度担心
压力可能“毁掉”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然而事实上,压力本身并不能做什么,真正“毁掉”我们的,是不合适的应对方式和心态。
假如我们经常担心、压力很大,但能够运用灵活的应对方式化解压力、调整好心态,上面这些健康问题,并不一定会暴发。
遵从下面的建议,改善生活习惯,你有望不再“过度担心”,实现“身心神合一”。
1.先找精神科医生聊聊
精神科医生会帮你排查“过度担心”是否来源于某些身体疾病,并且评估你的精神状态是否需要药物调整。假如必要的话,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都会有帮助。
2.每天坚持锻炼
诊断明确后,假如医生也认为你的身体允许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建议你每天(每周)规律地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这对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好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则可以增强身体的抗压能力。
3.三餐营养要均衡
在心理压力下,有些人会吃不下,有些人则会吃太多,还有人会迷恋上可乐、汉堡、油炸食品之类高热高脂的垃圾食品。口腹之欲只是一时之爽,但它可能带给你更大压力。忍住,每顿都吃得健康些,会好起来。
4.戒掉咖啡因
咖啡、热可可里的咖啡因会让人分泌很多肾上腺素,让人变得警觉、一惊一乍。如果进入了一种“过度担心”的状态,这类饮料就先戒掉吧。
5.觉察你的担心
每天拿出15分钟时间,去正视让你担心的问题和恐惧感,然后告诉自己,这段时间之后就要把这些担心放在一旁。有人会在手腕上套个橡皮筋,一旦又不由自主想起来,就把皮筋拉起来弹自己一下。除过这个方法,你可以试着寻找其它对你有效的办法,来限制自己在这个时间之外“无谓地担心”。
6.学着放松
在放松状态下,我们会觉得身体内有暖流,对周围的防备、警惕也能卸下来。掌握放松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对“担心”“紧张”进行自我控制。
7.练习冥想
和“担心”恰恰相反,“冥想”是一个把脑海放空的过程,不去悔恨过去或者害怕将来,而是用心去感受“现在”“当下”。有研究证实,冥想状态能让皮质醇等在压力下释放的激素减少分泌,也就是说,正确的冥想甚至能改变我们的身体状况。
8.让自己“有伴”
已婚者和友谊坚深、交友广泛的人,在面对压力时能更有优势,患上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更小;同时,由于他们更少陷入“孤独”“孤立无援”的状态,所以可以更好地应对慢性压力、更少付出不必要的担心。
9.试试看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正规的心理治疗或咨询能交给我们更多应对压力的技巧,避免过分的担心,也能帮我们认清自己思维的局限,让自己有机会进行自我纠正。一般而言,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医院的心理科你都可以试试预约。
对了,虽说治疗师/咨询师有可能起到上述作用,但是真正需要努力、做出改变的,还是你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