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个案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本次来访者是位中年男士,妻子一起陪同患者参加了这次评估。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症14年,在最初3年曾2次在安定医院住院治疗。第二次出院后患者一直坚持服药,近10年病情很稳定。了解到这些信息,评估的工作人员都在猜想着患者的生活应该很不错了,没想到患者说“我这10年的生活一点也不愉快”。“患了病别人就认为你是个疯子,周围的人远离自己,我现在一个朋友也没有。我也想走出家门,不愿闷在家里,有时候觉得活着真没意思……我现在坚持吃药就为我孩子,我不能让女儿的同学说,她爸爸是疯子……在别人眼里我永远是不正常的人,得了癌症的人还可以当抗癌明星,可我们……我现在办了退职,在家里照顾孩子和老人,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我爱人,她很辛苦……我尽量把家里照顾好,减少她的负担。我每天五点钟起来,给孩子准备早餐,六点送孩子上学,路程远,单程坐车一个半小时。下午休息会儿2点钟又得出发去接孩子,晚上准备晚餐。周六全天要送孩子上学习班。”患者讲道,自己平时休闲的时间喜欢写字、画画。写字、画画的时候能够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避免脑子胡思乱想。作品曾在紫竹院参加过展览。
 
  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如何制定个体康复计划?
 
  通常,也许我们会给病人做思想工作,告知“目前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并没有那么多歧视,不必过于担心、紧张”。但是这样的劝慰能有多大帮助?在现场也有工作人员试图做这样的努力,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通过对患者描述的分析可知他的苦恼:他有很强的自卑感,同时有强烈的愿望走出家门,能和亲戚朋友交流,有自己的社交圈,能够体现自身价值,但患者都苦于无法实现。如何帮助患者解除这些苦恼成为徘徊在社区医务人员心中的疑团。
 
精神病</a>个案管理案例分析" width="400" height="3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05/1993068357-20150502195845402.jpg" />
 
  一方面,通常我们可以以患者的优势作为突破点,缓解其心中的苦恼。
 
  专家指出“相信每一位患者都有能力,而不仅仅是问题”。我们可以从精神健康、躯体健康、应对压力、社会交往、工作教育休闲、日常生活技能、财务管理、家庭支持8个领域发现患者的优势。针对这位患者可以列出以下优势:患者对疾病有较好的自知力,能够主动坚持服药。病情保持稳定,躯体健康情况很好。虽然已经退职,目前没有工作,但勇于承担家庭责任,能够很好的照顾老人和孩子,减轻妻子的负担,支持妻子全心的投入工作。他有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主动通过练习书法、绘画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
 
  在访谈中很多社区医务人员听到患者讲述常年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接送孩子上下学,承担了很多家务劳动,都不禁感叹自己都做不了那么好。这些恰恰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重视和突出的重点。研究显示,在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相互的鼓励和肯定象润滑剂能促进关系融洽,帮助个体建立自信。社区医务人员如果能够和家庭成员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表扬、鼓励、肯定,这对于患者认识到自身价值,找到自信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我们可以针对患者在书法和绘画上的特长,鼓励患者多参加社区的康复活动,在活动中多给患者一些机会表现自己的特长,通过这个平台促进患者认识新的朋友,增强自信。同时现场的社区医务人员也提出,患者可以在网上拍卖自己的画,能够进一步促进和社会交流。
 
  另一方面,在个体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取得家属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工作中要多肯定家属的付出,能够和家属达到共情。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本身承载着很大的压力,疾病的压力,经济的负担,社会的歧视。本案例中患者的妻子是一名护士,工作很辛苦,负担着主要家庭经济支出。妻子对患者也很关心,支持患者长期治疗。但在访谈的现场当患者讲述自己为家庭做出的贡献时,患者的妻子并没有任何赞许的表示,而这恰恰是社区医务人员在开展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通过对社区培训中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社区医务人员与患者良好沟通,发现患者的优势,取得家属的支持,最大可能发挥患者的长处,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这些是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减少病耻感的重要途径。在社区从事精神卫生防制工作的医生要尽一切可能帮助患者、搭建展示和证实其能力的舞台,患者也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双方共同合作才能使患者走上康复之路,拥有健康、愉快的生活。
 
  (实习编辑:黄嘉振)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精神病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