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过敏性哮喘 ☆ 收藏
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1)拟肾上腺素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有极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兴奋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环磷腺苷(CAMP)的合成,提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的浓度,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稳定肥大细胞膜。由于麻黄碱、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对α、β1、β2受体有多种效应,故逐渐被β2受体兴奋剂替代,后者可选择性地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大大减少了对心血管的副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氯丙那林、双氯醇氨、丙卡特罗等。多采用口服和吸入给药方式,吸入又分气溶胶、雾化溶液和干粉剂等,具有用量少、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口服剂型有缓释和控释制剂,可延长并较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在用β2受体兴奋剂时,某些病例可引起心率加快、手抖等,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
(2)茶碱类药物: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已为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所证实。研究表明,茶碱有抗炎作用,能稳定和抑制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能拮抗腺苷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能刺激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释放儿茶酚胺,增加健康的或疲劳的膈肌对低频刺激的收缩力。
(3)抗胆碱能类药物:可用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吸入,一次20~80μg,3~4次/d。局部用药,无全身副作用,并具有较持久的解痉效果。
(4)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预防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反应性和抑制迟发相哮喘反应。其机理是抑制磷脂酶A2,阻止LTs、PGs、TXs和PAF的合成;抑制组胺酸脱羧酶,减少组胺的形成;增加β-受体和PGE受体的数量;减少血浆素原激活剂的释放及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的分泌;抑制支气管腺体中酸性黏多糖的合成;促使小血管收缩,增高其内皮的紧张度,从而减少渗出和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总之,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的疗效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但因长期应用可能产生众多的副作用,不应滥用。目前一般主张尽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气雾剂或干粉剂吸入治疗,每天剂量为400~800μg。其最大优点是在支气管内发挥特有的治疗作用,又避免了全身副反应。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或者呈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为了避免或减轻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应将维持量的泼尼松在每天或隔天晨间一次顿服。
2.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当不能确定变应原时,可进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改变患者的反应性,使之能耐受变应原的刺激。常用的药物有组球蛋白和冻干卡介苗(卡介苗素)等。
(1)冻干组胺丙种球蛋白(组胺丙种球蛋白):又名组球蛋白(histaglobin),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组球蛋白的治疗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可以肯定不是单纯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的免疫功效,因为组球蛋白中的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含量甚微。Shiffarth的试验证明,单独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注射不能使豚鼠产生对抗组胺的保护作用,而同等剂量的组球蛋白则有效。大多数人认为组球蛋白是一种综合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组胺的抗体,从而消除内源性组胺的致病作用。也有人认为组球蛋白附于肥大细胞表面,在其周围形成组胺的高浓度状态,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过程。一般用法为每周皮下注射1~2次,每次1ml,10次左右出现疗效,以后改为每月1次。不良反应有轻度头晕、头痛、皮疹。这些反应均在用药最初4针时发生,注射后20min左右,可自行缓解。
(2)冻干卡介苗(卡介苗素,BCG-E):是卡介菌的菌体热酚乙醇提取物,主要为冻干卡介苗(BCG)多糖核酸等10多种成分,目前制剂规格为每支1ml,含冻干卡介苗(卡提素)0.5mg,是一种较好的纯生物制剂和较理想的免疫增强剂。经动物药理实验,冻干卡介苗(卡提素)能有效地激活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平喘、抗变态反应、增强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和活力,并能激活T淋巴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冻干卡介苗(卡提素)注射液1ml~2ml,肌内注射,隔天1次,30次为1疗程。副作用少见,可有发热,全身乏力,关节疼痛,注射局部硬结等。
3.特异性免疫治疗 最简单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避免接触真菌变应原。但完全避免真菌的接触是不可能的,所以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脱敏治疗一般在3个月左右,封闭抗体水平上升时才开始见效,此后抗体水平不断上升,效果也比较巩固。一般要求脱敏治疗时间2~3年,有些患者需要更长时间。在脱敏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哮喘发作,可照常应用对症治疗药物。轻度发作者,脱敏治疗可继续进行,重度发作时应暂停脱敏治疗。脱敏治疗一般是安全的,少数病人可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局部红肿反应在24h内消退的,可继续治疗,但应密切注意发展情况;如局部形成硬结,48h以上不消退甚至形成无菌性坏死,考虑发生Ⅲ型变态反应,应中止脱敏治疗,改用其他疗法。全身性反应多由剂量过大引起,应适当降低注射剂量,以不引起反应为止。
4.预防治疗
(1)色甘酸(色甘酸钠):有稳定肥大细胞,阻止其脱颗粒和释放介质的作用,可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双相抑制速发相哮喘反应和迟发相哮喘反应。宜在好发季节前2周开始用药,每次吸入20mg,3~4次/d。一般对真菌过敏性哮喘效果较好。对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应用本品可望减少激素用量。
(2)酮替芬:能抑制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组胺和慢反应物质,对抗组胺、缓激肽、5-HT、PAF和白三烯等物质的致炎作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增强β受体激动剂扩张气道的作用,预防和逆转β受体激动剂的快速耐受性,对速发相哮喘反应和迟发相哮喘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一般在发作前2周开始应用,2次/d,1mg/次。主要副作用为嗜睡、倦怠。
(二)预后
晚期广泛肺纤维化,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不足,肺组织出现不可逆病变,预后不良。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1)拟肾上腺素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有极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兴奋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环磷腺苷(CAMP)的合成,提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的浓度,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稳定肥大细胞膜。由于麻黄碱、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对α、β1、β2受体有多种效应,故逐渐被β2受体兴奋剂替代,后者可选择性地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大大减少了对心血管的副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氯丙那林、双氯醇氨、丙卡特罗等。多采用口服和吸入给药方式,吸入又分.…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