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疾病详情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 收藏

症状

 诊断标准
1995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如下:
1.男女之比为8.5:l,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
2.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表现:麻木,怕冷(或灼热),间歇跛行,淤血,营养障碍改变,甚至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有20%~25%发生急性动脉栓塞或动脉血栓形成。
3.患肢近心端有收缩期血管杂音。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胭,股动脉以上病变为多见(常累及肢体大,中动脉)。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他肢体缺血性疾病。
7.动脉造影:
①下肢动脉病变,胭,股动脉以上病变占60%以上;
②动脉多为节段性闭塞,闭塞段之间的动脉和近心端动脉多呈迂曲,狭窄,因粥样斑块沉积,动脉呈虫蚀样缺损;
③由于广泛肢体动脉硬化,侧支血管很少,而肠系膜下动脉,骶中动脉,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等主要分支动脉,就成为侧支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临床分期标准
1995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临床分期标准如下:
一期(局部缺血期):有慢性肢体缺血表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有发凉,麻木,胀痛,抗寒能力减退。
二期(营养障碍期):肢体缺血表现加重,同时有皮肤粗糙,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趾(指)脂肪垫萎缩,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有静息疼痛。
三期(坏死期):除具有慢性肢体缺血表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疼痛之外,发生肢体溃疡坏疽,根据坏死范围又分为三级。
1级坏死(坏疽) 局限于足趾或手指。
2级坏死(坏疽) 扩延至足背或足底,超过趾跖关节(手指超过指掌关节)。
3级坏死(坏疽) 扩延到踝关节或小腿(手部至腕关节者)。
 诊断标准
1995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如下:
1.男女之比为8.5:l,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
2.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表现:麻木,怕冷(或灼热),间歇跛行,淤血,营养障碍改变,甚至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有20%~25%发生急性动脉栓塞或动脉血栓形成。
3.患肢近心端有收缩期血管杂音。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胭,股动脉以上病变为多见(常累及肢体大,中动脉)。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

点击加载全部
有疑问?

权威医生在线解答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关注"健客网健康问诊"

学养生+问医生

立即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

请先登录

成功加入收藏夹

请不要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