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疾病详情

小儿多发性硬化 ☆ 收藏

症状

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10岁以下发病者占3%~5%。起病可急可缓,儿童患者起病多较急。首发症状有视力减退(单眼或双眼)、复视或眼外肌麻痹,单肢或多肢麻痹,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尿便障碍,智能或情感改变等。儿童早期发病者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弥漫性脑病、脑膜反应、脑水肿、惊厥发作及意识障碍。眼底检查多数正常,也可见视盘炎改变。小脑征、锥体束征和后索功能损害都较常见。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意向性震颤同时出现即所谓Charcot三联征,如能排除其他小脑疾患,则可认为系本病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及旋转性眼震颤也是高度提示本病的体征。多发性硬化发病常从某一局灶性症状开始,随后或同时出现另外一个或数个与前一症状无明显关系的症状,即标志着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多个病灶,从而表现为本病的临床特征。
本病的典型病程是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每一次复发均遗留新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典型的缓解与复发病人约占2/3;少部分病人表现为良性型,即发作次数少(1~2次),神经损害轻,恢复几乎完全;另有部分病例病情持续进展而无明显缓解,称为进展型;极少数病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常于发病数周或数月死亡,称为急性型或恶性型。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是:
1.临床表现证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同时存在两处以上病灶。
2.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的历史,二次发作间隔至少1个月,每次持续24h以上;或呈缓慢进展,病程超过半年。
3.起病年龄在10~50岁。
4.可排除其他病因。如上述条件均符合则诊断“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
如1,2两项中缺少一项则诊断“临床高度疑似多发性硬化”。
如仅有一个好发部位,首次发作,则只能作为“临床可能”或“临床可疑”的多发性硬化。
随着检查方法的改进,国外对该标准不断有所修改。如将诱发电位、CT或MRI所发现的临床下病灶亦作为一处病灶计算;而且如果脑脊液电泳有少克隆IgG带或有鞘内合成IgG增加,则诊断可向上升一级,例如,按传统标准诊为“临床高度疑似”者,改为“实验支持诊断”。
 
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10岁以下发病者占3%~5%。起病可急可缓,儿童患者起病多较急。首发症状有视力减退(单眼或双眼)、复视或眼外肌麻痹,单肢或多肢麻痹,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尿便障碍,智能或情感改变等。儿童早期发病者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弥漫性脑病、脑膜反应、脑水肿、惊厥发作及意识障碍。眼底检查多数正常,也可见视盘炎改变。小脑征、锥体束征和后索功能损害都较常见。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意向性震颤同时出现即所谓Charcot三联征,如能排除其他小脑疾患,则可认为系本病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及旋转性眼震颤也是高度提示本病的体征。多发性硬化发病常从某一局灶性症状开始,随后或同时出现另外一个或数个.…

点击加载全部
有疑问?

权威医生在线解答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关注"健客网健康问诊"

学养生+问医生

立即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

请先登录

成功加入收藏夹

请不要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