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 ☆ 收藏
症状
1.临床表现 随着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和占全人口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众所周知,由于传染病的逐渐减少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多,使后一类疾病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这后一类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它们危害的对象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群,因为这些疾病病程长,大多在成年发病,逐渐累积到中→老年,患病率愈来愈高。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进,寿命已明显延长,再加上中老年本身生理和代谢的特点,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物老化和功能减退,更容易患上述疾病,其结果自然是老年人群形成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和造成个人和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一般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而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及亚太地区)提出60岁以上为老年人。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较长(70~80岁),而发展中国家较短(如中国男67.32岁,女70.63岁,1987年公布)之故。
老年糖尿病是指老年人患糖尿病。凡60岁以上的人患有糖尿病,不论糖尿病何时发生,均属于老年糖尿病人。大多数的老年糖尿病人其糖尿病发生在60岁以前,但在老年阶段新诊断或普查发现有初发糖尿病人也不少见。老龄化本身就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有上升的趋势。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增加10岁,空腹血糖可增加0.056~0.112mmol/L,餐后1h血糖可增加0.84mmol/L。故一个70~80岁的老年人餐后1h血糖可高达11~12mmol/L,而2h仍然在8.9mmol/L以下。这种高血糖倾向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和全身代谢率降低有关系。一些研究证明,在老年人中B细胞分泌胰岛素有第一时相的分泌减少者和前胰岛素分泌增加或前胰岛素/胰岛素比值上升者。老年人全身代谢降低是普遍现象,故老年人容易发胖。稍不注意,进食过多就容易发胖,特别是腹部发胖。发胖将加重胰岛素抵抗,可使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肝糖生成及输出增加,致高血糖倾向;从而刺激B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高胰岛素血症)。久而久之可造成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代偿功能减退,最终发生IGT→2型糖尿病。和其他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相似,老年糖尿病人肥胖者多有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非肥胖者以B细胞功能缺陷为主。
(1)无糖尿病症状。
(2)症状不特异不典型:
①疲乏无力。
②思维不清(mental confusisn)。
③身体活动障碍。
④多嘴饶舌。
⑤体重减轻。
(3)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的症状(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坏疽及神经症状)。
(4)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5)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临床特征 老年糖尿病人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常被漏诊、误诊,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起病隐匿,三多症状不明显、常被漏诊误诊: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三多症不明显,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在普查中查出或偶然查血糖发现的。由于老年人肾糖阈值随年龄增大而升高,高渗性利尿不敏感,而使多尿症状不明显,有时多尿被误认为是喝茶习惯或前列腺肥大所致,烦渴感在老年人也不明显故多饮也不突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常见于老年糖尿病人,有时因高渗性昏迷住院后始发现为糖尿病人。另有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惟一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消瘦或不明原因的心理及精神障碍,而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或“精神病”。老年人因白内障找眼科医生诊治,而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始转诊内科而作出糖尿病的诊断。
(2)并发症多,并存症多,进展快,死亡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来求医时,大多数已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和眼病。并且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
①老年人普遍存在组织器官的退变、代谢下降和功能减退,易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肾脏疾病、白内障、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加重加速这些病变的发生发展。
②老年患者糖尿病的病程长,大多在10~20年以上。已知糖尿病的并发症与病程相关。
③根据“共同土壤”学说,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基础(如基因关联)和发病机制(环境因素和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因此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其他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的患病率也高,同时患糖尿病及这些慢性疾病者也多,多于一般非老年人群。
④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自主神经系统损害相当普遍,表现为心律异常变化,体位性低血压,无痛性心肌梗塞,无症状低血糖及排尿障碍等,这些病变常掩盖病情,导致误诊和延误病情甚至死亡。
⑤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几乎都发生在老年糖尿病人,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可高达40%。
⑥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梗死,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的糖尿病人群,许多病人缺乏自觉症状(由CT或NMB诊断)。并可反复发生,甚至导致死亡。
⑦老年糖尿病人的感染性疾病也比非老年的糖尿病人群多。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血糖经常控制不良(见下),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大小血管并发症多等原因所致。比如,汪恕萍(1995)报道,老年糖尿病人并发感染的患病率高(51.4%),显著高于非老年糖尿病组(26.3%,P<0.001)。肺部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尿路感染、胆道感染和肺结核等。因感染而导致的病死率,糖尿病人老年组(23.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4.4%,P<0.05)。在老年糖尿病人皮肤感染(细菌、真菌)和糖尿病足感染也相当常见,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3)血糖控制不良:血糖控制不良影响老年糖尿病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发病率较高,情感变化不稳定。Meneilly等(1993)对代谢控制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了精神心理试验,经过6个月的代谢控制改善后发现,病人在情感、注意力、专心程度、近期记忆和理性思维等方面都有改善。Gradman等(1993)则发现,血糖控制改善使老年糖尿病人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均有提高。Berger认为,老年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常在8.1~12.3mmol/L之间,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造成,虽然无糖尿病症状,但一部分人有精神症状,如抑郁、淡漠、疲乏、乏力、失眠烦躁不安等是胰岛素缺乏所致,可采取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患者的精神状态、自我感觉明显改善,血糖下降使患者可以适当放松饮食限制并比较愉快的生活。
然而由于许多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一些老年糖尿病人饮食调节相当困难,不稳定,任意性大。由于病人记忆力差,缺乏依从性,按时服药、打针和查血糖均难以保证。该用胰岛素未用,该吃1天3次药者常忘记某次服药。有人作过抽样断面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人真正坚持治疗作好自身(家庭)保健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者不足1/4。有的病人长期血糖增高未获控制。
3.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DM的病因与发病特点:老年DM为什么患病率随年龄上升
①首先是老年人代谢器官年龄老化、萎缩和减重,老年胰岛透明性变增加,老年人B细胞数目减少,A细胞相对增加,D细胞占20%(正常3%)。
②老年人普遍动脉硬化占34.6%。
③随年龄老化核酸物质损伤增加,修复功能减低。
④生活方式:高糖摄入,体力活动减少,腹型肥胖。
⑤合并高血压、高血脂。
⑥药物如噻嗪类。
(2)老年人糖耐量与老龄高血糖:国内外的研究均已证明,老年人血糖水平较其他年龄组为高,与性别无关,但肯定与年龄有关。开始出现于60岁前后的几年中,血糖升高的幅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大。除去显性糖尿病外,老年人中约10%~30%具有碳水化合物耐量异常。老龄高血糖的特点是,空腹血糖每10岁增加0.11mmol/L(2mg/dl),餐后2h血糖水平每10岁增加0.44~0.11mmol/L(8~20mg/dl),具体表现是:①空腹血糖水平增加较少,其范围在30~40岁后每10岁增加0.06~0.11mmol/L(1~2mg/dl),只有当检测大量人口时才能发现这一微小变化;②30~40岁以后的餐后2h血糖水平每10岁增加0.44~1.11mmol/L(8~20mg/dl),这种变化易于测得。所以,一位40岁的妇女空腹血糖水平均是5.0mmol/L(90mg/dl),餐后2h血糖7.2mmol/L(130mg/dl),当她80岁时,其空腹血糖水平可能达5.4mmol/L(98mg/dl),几乎无临床显著性,但餐后2h血糖水平可达10.6~11.7mmol/L(190~210mg/dl),显著升高。
重要的是应当阐明与年龄有关的高血糖症是否为正常老化过程的一部分,为良性变化,抑或是一种病理现象?是否需要治疗?研究表明这种高血糖症决非良性,明显是病理性的,它导致HbAIC升高,引起大血管并发症。Bedford研究和其他一些研究均证明,老龄高血糖者的冠状动脉性疾病明显增高。
增龄是导致老年人糖耐量降低的独立因素。其他与之相关的因素还有胰岛素的合成和(或)分泌减少、受体或受体后或细胞内胰岛素作用异常、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减少、机体组成成分改变、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等。老年人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存在明显改变。老年动物胰岛细胞的胰岛素生物合成能力呈某种程度降低。体外研究显示虽然老年动物胰岛素含量增加,但胰岛素分泌受抑制,表明胰岛的B细胞增多,单个胰岛B细胞内胰岛素含量增多。胰岛素分泌的动态研究发现,老龄鼠的分泌第一时相迟钝,释放时间稍延迟;分泌第二时相显著降低。这些结果与人的轻度2型糖尿病研究结果相似。人类老龄高血糖中胰岛素分泌改变所起作用的研究尚无肯定一致的结果。不同的研究发现老年人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结果各异的原因可能与抽样方法、分组及选择实验对象标准不统一有关。
胰岛素拮抗是老年人糖耐量异常的主要致病因素。老年人即使血糖正常,也存在胰岛素拮抗。其原因可能是双重的。第一,老年人有轻微细胞内或受体后缺陷,干扰葡萄糖的摄取和代谢;第二,伴随年龄增加,机体的组成成分发生显著变化,肌肉等贮糖组织减少。体型瘦削的正常男性,25岁时体重的45%是肌肉组织,70岁时肌肉仅占体重的27%。肌肉的减少与脂肪的增多一致。过多的脂肪组织增加了胰岛素的拮抗,引起高胰岛素降解减少,胰岛素清除率也随之下降。另外,老年人糖代谢过程中酶活性的降低也可能与老龄高血糖有关。
4.分型 近十余年来由于对糖尿病的病因、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获得了大量突破性的进展,于1997年经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委员会报道公布,提出了更新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的建议,并于1998年和1999年经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委员会认可。最新分型废除了过去沿用的IDDM和NIDDM的名称,并以阿拉伯字1和2取代了过去Ⅰ型和Ⅱ型糖尿病中的罗马字Ⅰ和Ⅱ,取消了与营养相关性糖尿病(MRDM),将之归类于特殊类型中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至的糖尿病。
(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①自身免疫性:急性型、迟发型。
②特发性。
(2)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
①胰岛B细胞功能基因异常。
②胰岛素作用基因异常。
③胰腺外分泌疾病。
④内分泌疾病。
⑤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⑥其他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
(4)妊娠糖尿病(GDM)。
长期以来,各国家、各实验室由于采用不同的OGTT,从而提出多种糖尿病诊断标准相互差异较大,极需采用一种相对准确而简便的统一标准。自1980年WHO标准公布后,各国趋向统一,WHO标准简便,易于掌握,不分年龄与性别,同样适于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但尚有异议,有学者提出,老年糖尿病应体现老年人糖耐量减低的自然生理规律,因此国内还有人主张采用1981年我国的修订标准。其评定方法是表中4项(1/2h或1h为1项)中任何3项达到标准者可诊断糖尿病,任何2项达标者为葡萄糖耐量受损(IGT)。
1994年,日本金泽康德对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又提出一个新方案(表4)该标准显然将老年糖尿病的诊断尺度更加放宽,而且提出IGT与糖尿病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即可疑老年糖尿病。
1997年7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又提出新的诊断标准即: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意血糖≥11.1mmol/L。随意血糖是指就餐后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
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3.OGTT时2h血糖≥11.1mmol/L,OGTT仍然按WHO的要求进行。
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
在新的分类标准中,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受损(IGT)及空腹葡萄糖受损(IFG)共属高血糖状态,与之相应的为葡萄糖调节正常的正常血糖状态。IGT的诊断标准为:OGTT时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IFG为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
近年还有人提出以糖化血红蛋白(GHb包括HbA1,HbA1c)明显增高的血糖值作为诊断标准,即老年人以75g葡萄糖进行OGTT时,空腹血糖在6.7mmol/L(120mg/dl)以上,糖负荷后1h及2h血糖值在13.3mmol/L(240mg/dl)以上时,HbA1c出现病理性升高,以此标准作为老年糖尿病诊断依据较为适当。
1.临床表现 随着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和占全人口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众所周知,由于传染病的逐渐减少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多,使后一类疾病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这后一类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它们危害的对象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群,因为这些疾病病程长,大多在成年发病,逐渐累积到中→老年,患病率愈来愈高。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进,寿命已明显延长,再加上中老年本身生理和代谢的特点,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物老化和功能减退,更容易患上述疾病,其结果自然是老年人群形成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和造成个人和社会的巨大经济负.…
权威医生在线解答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