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与黑粪 ☆ 收藏
鉴别
由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甚多,故需鉴别的疾病亦多,以下仅就常见的疾病进行简要的鉴别。
1.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1)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胃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10%~15%,而十二指肠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25%~30%。
(2)既往有溃疡病史或有溃疡病出血史,多数患者以冬春季节好发。
(3)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多呈隐痛、烧灼样痛。多数十二指肠溃疡者有饥饿痛或夜间痛醒。
(4)疼痛一般具节律性。胃溃疡多为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疼痛发作,持续1~2h,至下餐前疼痛逐渐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3~4h发作(即饥饿时疼痛),进食后疼痛常消失。
(5)服用制酸剂、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剂疼痛可缓解或消失。
(6)少数病例可无上腹痛,无反酸、嗳气等症状,而仅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此种病例占消化性溃疡病例总数的10%~15%。
(7)X线钡餐检查,如发现龛影征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8)胃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溃疡的形态与大小,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立诊断。
2.急性胃黏膜病变
(1)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20%左右。
(2)常有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的诱因存在。这些诱因包括:
①服用过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等。
②饮酒,尤其是酗酒后。
③多种应激状态,如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疾病、重度烧伤等。
④败血症,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
(3)常有上腹疼痛或隐痛,反酸、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也可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
(4)在出血后的24~48h内作急诊胃镜检查,如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多处有出血糜烂灶时即可确诊。
3.肝硬化
(1)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8%~10%左右。
(2)常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慢性血吸虫病史。
(3)肝功能代偿期,多数患者有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腹部膨胀等症状,可有皮肤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等体征。
(4)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除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腹壁静脉显露、腹水、蜘蛛痣和肝掌,脾脏肿大更显著,常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即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也可呈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减少。
(5)多数情况下腹水呈漏出液表现。
(6)B超检查可发现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的特征性改变,如肝脏缩小,边缘呈锯齿状,肝内光点密集,门静脉、脾静脉内经增宽,脾脏肿大,肝前间隙可发现腹水或发现大量腹水(液性暗区)。如系血吸虫病所致,则肝内呈网络状结构。
(7)CT或MRI检查结果与B超相类似。
(8)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发现食管下端与胃底静脉曲张。
(9)肝功能异常。常表现为胆红素浓度升高,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或γ-谷胺酰转肽酶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等。严重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4.胃癌
(1)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因胃癌而出血者占出血病例的1%~3%。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但近年来30岁以下的青年胃癌也不少见。
(2)患者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多以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或隐痛为主要表现。随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患者常有消瘦、贫血,上腹疼痛加重或呈持续性。少数患者上腹部可扪及质硬、常不易移动的包块。
(3)胃癌患者以缓慢、少量出血多见,而表现为大出血者较少见。粪隐血试验常呈持续性阳性。
(4)晚期胃癌患者如癌肿发生远处转移,则常可在左锁骨上扪及肿大、较固定的淋巴结。
(5)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措施,可发现癌肿的大小、形态,癌肿周围胃黏膜的情况等。X线钡餐诊断胃癌的阳性率可达80%~90%。
(6)胃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胃癌的大小、形态、部位及浸润情况等,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与良性溃疡相鉴别。胃镜检查胃癌的确诊率可达95%以上。
(7)CT与MRI检查虽对胃癌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价值,但由于检查费用较昂贵,故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由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甚多,故需鉴别的疾病亦多,以下仅就常见的疾病进行简要的鉴别。
1.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1)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胃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10%~15%,而十二指肠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25%~30%。
(2)既往有溃疡病史或有溃疡病出血史,多数患者以冬春季节好发。
(3)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多呈隐痛、烧灼样痛。多数十二指肠溃疡者有饥饿痛或夜间痛醒。
(4)疼痛一般具节律性。胃溃疡多为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疼痛发作,持续1~2h,至下餐前疼痛逐渐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3~4h发.…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