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病 ☆ 收藏
鉴别
1.乳痛症 多见于20~30岁年轻妇女,大龄未婚或已婚未育,发育差的小乳房。双侧乳腺周期性胀痛。乳腺内肿块多不明显或仅局限性增厚或呈细颗粒状,又称细颗粒状小乳腺。
2.乳腺腺病 多见于30~35岁女性。乳痛及肿块多呈周期性,肿块多呈结节状,多个散在,大小较一致,无囊性感,一般无乳头溢液。
3.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为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肿块境界明显,移动良好,无触痛。但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与纤维腺瘤并存,不易区别。
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上常见乳头单孔溢液,肿块常位于乳晕部,压之有溢液流出。X线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充盈缺损,常可确诊。
5.乳腺癌 常见于中、老年妇女,乳腺内常为单一无痛性肿块。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多能找到癌细胞。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伴有不典型增生、癌变时,常不易区别。需病理活检确诊。
1.乳痛症 多见于20~30岁年轻妇女,大龄未婚或已婚未育,发育差的小乳房。双侧乳腺周期性胀痛。乳腺内肿块多不明显或仅局限性增厚或呈细颗粒状,又称细颗粒状小乳腺。
2.乳腺腺病 多见于30~35岁女性。乳痛及肿块多呈周期性,肿块多呈结节状,多个散在,大小较一致,无囊性感,一般无乳头溢液。
3.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为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肿块境界明显,移动良好,无触痛。但有时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与纤维腺瘤并存,不易区别。
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上常见乳头单孔溢液,肿块常位于乳晕部,压之有溢液流出。X线乳腺导.…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