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 收藏
概述
新生儿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是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HEC为出血性肠炎之病原,主要有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是1982年新发现的一种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此外,O26∶H11也可能是病原之一。我国目前尚未见有正式报道。 家禽家畜为本病储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但以老人、儿童为主。有明显季节性,7、8、9 叁个月为流行高峰。典型的表现是急性起病,腹泻,初为水样便,继之为血性便。伴痉挛性腹痛,不发热或低热,可伴恶心、呕吐及上感样症状。无合并症者,7~10 天自然痊愈。少数病人于病程1~2 周。 新生儿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是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HEC为出血性肠炎之病原,主要有大肠埃希杆菌O1… 展开
- 就诊科室:
- 内科
有疑问?
权威医生在线解答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