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疾病详情

罗阿丝虫病 ☆ 收藏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虫体微白色,呈半透明丝状,雄虫长30~34mm,宽0.35~0.43mm雌虫长50~70mm,宽0.5mm,常寄居于皮下与眼结膜下,可存活15年之久。微丝蚴长250~300μm,宽6~8.5μm,多在白天10~15时于患者外周血中出现,亦曾发现于尿、痰、脑脊液中,呈昼现周期性。当中间宿主斑虻叮咬人体吸血时,微丝蚴可被吸入,约经7天在斑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当虻再次吸血时,感染期幼虫即自喙逸出至人体皮肤上,经吸血创口而侵入人体,在人体内约经1年发育成熟。
(二)发病机制
虻叮咬人体吸血时,微丝蚴可被吸入,约经7天在斑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当虻再次吸血时,感染期幼虫即自喙逸出至人体皮肤上,经吸血创口而侵入人体,在人体内约经1年发育成熟。成虫移行于皮下结缔组织而发病。
 
(一)发病原因
虫体微白色,呈半透明丝状,雄虫长30~34mm,宽0.35~0.43mm雌虫长50~70mm,宽0.5mm,常寄居于皮下与眼结膜下,可存活15年之久。微丝蚴长250~300μm,宽6~8.5μm,多在白天10~15时于患者外周血中出现,亦曾发现于尿、痰、脑脊液中,呈昼现周期性。当中间宿主斑虻叮咬人体吸血时,微丝蚴可被吸入,约经7天在斑虻体内发育为感染.…

点击加载全部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关注"健客网健康问诊"

学养生+问医生

立即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

请先登录

成功加入收藏夹

请不要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