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疾病详情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 ☆ 收藏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害的原因 肾脏对药物毒性反应特别敏感,其原因主要有:
(1)肾脏血流量特别丰富:占心输出量的20%~25%。按单位面积计算,是各器官血流量最大的一个,因而大量的药物可进入肾脏。
(2)肾内毛细血管的表面积大:易发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
(3)排泄物浓度:作用于肾小管表面的排泄物浓度高,这是由于对血流浓缩系统的作用所致,此外近端小管对多种药物有分泌和重吸收作用,也增加了药物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会。
(4)肾小管的代谢率高:在其分泌和重吸收过程中,药物常集中于肾小管表面或细胞内,易发生药物中毒。
(5)对药物敏感:肾脏耗氧量大,对缺血、缺氧敏感,因此对影响血流的药物敏感。
(6)易感性:肾脏疾病增加了对药物损害的易感性,低白蛋白血症增加了游离型药物的浓度,肾功能不全又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肾脏疾病以及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龄人的肾脏储备功能较低。
2.易致肾损害的常见药物
(1)抗生素及磺胺类:包括: ①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以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毒性作用最强。 ②青霉素类:各种半合成青霉素均可诱发肾脏损害。 ③头孢霉素类:以第一代头孢霉素最明显。 ④多黏菌素。 ⑤四环素族:增加蛋白分解,加重氮质血症。 ⑥两性霉素B。 ⑦万古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
(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lDs):包括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布洛芬、保泰松、萘普生(甲氧萘丙酸)、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喜乐宝等。
(3)X线造影剂:主要为含碘造影剂。
(4)抗肿瘤药物:包括顺铂、氨甲蝶呤、链氨霉素、亚硝基脲类(卡莫司汀、氯乙环、己硝脲)。
(5)利尿剂:包括渗透性利尿剂及呋塞米。
(6)中草药:主要有马兜铃、木通、防己、厚朴、细辛、益母草等。
(7)其他药物:如青霉胺、卡托普利、避孕药、环孢素、肾上腺素等。
(二)发病机制
药物性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
1.收缩肾脏血管,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 血流量减少可降低肾脏滤过清除功能,同时还可导致肾脏缺血缺氧,导致进一步肾损害。
2.直接肾脏毒性 药物在肾小管内浓度增高至中毒浓度时,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程度与剂量有关。机制有: (1)直接损伤细胞膜,改变膜的通透性和离子转运功能。 (2)破坏胞浆线粒体,抑制酶的活性及蛋白质合成,使钙内流,细胞骨架结构破坏,上皮细胞坏死。 (3)产生氧自由基。 (4)作用于上皮细胞DNA,发生交联,或抑制DNA复制有关酶活性,阻抑肾小管上皮细胞新陈代谢。 (5)高渗透性直接损害。
3.免疫炎症反应 包括: (1)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在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中起重要作用。 (2)诱导产生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介导免疫损伤。 (3)药物与肾小管或肾间质蛋白作用,使其成为半抗原或抗原,诱导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发免疫炎症反应。 (4)特发性炎症反应。
4.梗阻性肾病 变磺胺结晶沉积堵塞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细胞浸润。大剂量氨甲蝶呤,以及超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通过梗阻引起肾损害。
5.诱发加重因素 包括: (1)肾功能减退,药物半衰期延长。 (2)低蛋白血症使药物游离度增大,这样使药物更易达到中毒剂量。上述几种肾脏损害机制,可以单独存在,或者由一种药物同时激发而并存。
 
(一)发病原因
1.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害的原因 肾脏对药物毒性反应特别敏感,其原因主要有:
(1)肾脏血流量特别丰富:占心输出量的20%~25%。按单位面积计算,是各器官血流量最大的一个,因而大量的药物可进入肾脏。
(2)肾内毛细血管的表面积大:易发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
(3)排泄物浓度:作用于肾小管表面的排泄物浓度高,这是由于对.…

点击加载全部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关注"健客网健康问诊"

学养生+问医生

立即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

请先登录

成功加入收藏夹

请不要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