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息肉 ☆ 收藏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二)发病机制
食管息肉好发于颈段食管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组织,其原因仍不清楚。病变多在颈段食管接近气管环状软骨或环咽肌的水平。Postlethwait和Lowe(1991)从文献中收集的59例食管息肉中,除1例息肉起源于食管的上胸段、5例起源于中胸段及6例起源于下胸段之外,其余47例(80%)均发生于颈段食管。
食管息肉一般为单发,食管腔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息肉的病例极为少见。食管息肉都比较长,其长度可达10~20cm。有的病人的食管息肉可以从颈段食管腔内向下延长到贲门部乃至胃腔内。
食管息肉属于腔内型良性病变,起初为很小或者直径不足1cm的黏膜瘤,生长缓慢。以后在其生长过程中,因受食管肌肉的顺序性收缩(蠕动)的塑形作用或铸型作用的影响,其外形多呈圆柱状或长条状,常有细而长的蒂,因此可在食管腔内上、下滑动。息肉的蒂多在环咽肌水平。有时,病人因胃食管反流而将息肉从食管腔内呕吐到下咽部、口腔或口腔外,之后又能将其吞入到食管腔内。如果息肉呕至咽喉部后不能还纳,便会导致病人窒息或造成脑缺氧。随着食管息肉的逐渐发展与增大,有的病人的食管腔明显扩张,容易误诊为食管失弛缓症或贲门痉挛,但食管息肉不会造成食管腔的梗阻。
在显微镜下,典型的食管息肉由纤维血管组织构成,表面覆盖食管的鳞状上皮组织,并可见溃疡、糜烂或侵蚀。息肉中的纤维组织成分可为疏松的黏液纤维,亦可为致密的胶原纤维;其内的脂肪组织成分有时比较丰富,有时则很少。若息肉中纤维组织成分较多,其病理诊断应诊断为纤维瘤;若息肉的构成成分以脂肪组织为主,宜诊断为脂肪瘤。有的食管息肉被诊断为错构瘤,主要诊断依据是息肉内有腺样成分。个别食管息肉内有明显的嗜酸性细胞浸润,因此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食管的息肉样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在良性息肉的顶端可以找到鳞癌细胞。
(一)发病原因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二)发病机制
食管息肉好发于颈段食管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组织,其原因仍不清楚。病变多在颈段食管接近气管环状软骨或环咽肌的水平。Postlethwait和Lowe(1991)从文献中收集的59例食管息肉中,除1例息肉起源于食管的上胸段、5例起源于中胸段及6例起源于下胸段之外,其余47例(80%)均发生于颈段食管。.…
99%的用户 选择在微信上看健康资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本站登载此文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疾病百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