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甲亢后怎样治疗最合理 治疗甲亢的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

   想要更好的治疗疾病患者朋友们就需要合理的治疗,比如治疗甲亢这种疾病也需要合理的治疗,很多患者想要了解患上甲亢后怎样治疗最合理?患者朋友们想要合理的治疗甲亢就需要及时正确的诊断、积极的治疗、定期复诊检查等,这些都是甲亢患者朋友们需要知道的,若是朋友们想要尽快的治愈甲亢就来看看下文中的详细介绍吧。

  患上甲亢后怎样治疗最合理?治疗甲亢患者要及时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甲亢的典型表现有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的怕热、多汗、易怒、心悸、善饥、多食、消瘦,以及甲状腺肿大和突眼等症状。但并非每个甲亢患者都具备这些特征,因为甲状腺肿大可能由炎症、肿瘤、甲减等多种病因引起。因此治疗前必须到正规医院作甲状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甲亢的方法因人因地而宜。治疗甲亢有药物、手术和放射性同位素3种方法。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有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等,主要是通过抑制或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来达到治疗目的。药物治疗可分为症状控制期、减药期、维持治疗期3个阶段。患者在选择具体治疗方案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病程、医疗条件进行确定。
 
  甲亢患者要定期复诊检查,是稳定病情治愈疾病的重要措施。目前研究认为,甲亢是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T3、T4、TSH等,以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因过量导致药物性甲减,因量小病情得不到控制等情况。此外,应定期检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肝肾功能等,以防止药物的副作用。
 
  甲亢患者要注意减药停药及疗程,需经专业医师指导。患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采用中等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如每日服他巴唑30~40毫克(6~8片),6~8周后即可控制甲亢症状。进入减量期,每1~2周视病情减1~2片,3~4个月后可改为维持治疗量。维持剂量以能控制病情的最小剂量(每日1/2~2片)为好,疗程约2年左右(大多数医生认为此疗程还可更长一些)。停药前最好作TRAb等有关指标的检查,并征求医生意见,以防复发。
 
  甲亢患者朋友们还需要注意生活、工作、妊娠生育,需妥善安排。甲亢患者应注意营养丰富,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不应进食含碘的食物和药物,工作应避免过度紧张劳累。重症甲亢患者的生育能力会下降,但治愈(控制)后可恢复正常。何时妊娠应咨询专科医生,妊娠期间应加强监测,定期到妇产科和内分泌科检查,合理进行治疗,以确保母子安全。
 
  治疗甲亢的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像是治疗甲亢的药物也是存在着副作用的,所以患者朋友们服用甲亢药物治疗的时候应该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以免出治疗甲亢出现副作用时不能发现,若是忽略了副作用的威胁会给患者朋友们治疗甲亢带来不利的因素,若是朋友们想要更好的治疗甲亢就要注意这些问题。
 
  药物治疗甲亢利用硫脲药物抑制甲状腺内的碘有机化,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该类药不抑制甲状腺摄碘和已合成激素的释放,则治疗初期应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倍他乐克等。但是必须长期服用,一般约在一年半至二年内可逐渐减少药量而到停药不用。
 
  治疗甲亢的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治疗甲亢的抗甲状腺药有丙硫氧嘧啶、他巴唑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个月,如及时停药,多在1~2周内恢复,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这是这两汇总甲亢药物会引发的副作用,患者朋友们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才行。
 
  治疗甲亢的西医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由于粒细胞过少全身抵抗力显著下降,继而导致全身严重的感染,对生命的威胁极大。因此在用药治疗甲亢期间应注意有无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如果及时发现,治愈的机会还比较多。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多在用药l一3个月期间,但也可见于用药后的任何时间。因此,在用药1一3月期间应特别警惕。
 
  治疗甲亢时出现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突然发生,一般不能预防。另一种是逐渐发生,一般先有白细胞减少,如果继续用药,可以转变成粒细胞缺乏症。对后一种发病方式,可以通过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白细胞来预防。在用药期间,可以每周查1次白细胞,如果白细胞数少于3×10^9/升时,一般需停药观察,如果白细胞数在3-4×10^9/升,应每1-3天查1次,并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如利血生、鳖肝醇,必要时用激素治疗,最好换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经过上述措施处理后,白细胞仍然下降,则需停用抗甲状腺药物,改用其它方法治疗甲亢。
 
  粒细胞缺乏症一旦发生,应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送医院进行抢救。因病人抵抗力太弱,应在无菌隔离的病房抢救,给予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治愈后病人不能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甲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