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技术

  治疗肩周炎操作手法

  A、以肩部疼痛为主者,采取以下术式

  1、患者端坐,患肢自然下垂,医者立于患侧施单掌摩法于患肩治疗3分钟,以化瘀止痛。要求:操作者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用力轻柔,用掌根逆时针施术,频率每分钟80次左右,术后有温热感透入肩部.

  2、接上势,先以掌根按揉患肩2分钟,以通络止痛,继以拿法施术于肩井、腋后区、三角肌处各2分钟。要求:按揉用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有节律,逆时针方向施术,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拿法操作时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柔和而有连贯性,术后肩部有酸胀舒松及温热感。

  3、接上势,先以拇指点揉肩井、肩禺、肩前、肩贞等穴,每穴约1分钟,后弹拨阿是穴3-5下。要求:点法指端用力,方向垂直向下,力量由轻到重,力透肌肉,局部酸胀温热;拨法要求指面施术,按压有酸胀感时才能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或经络垂直方向来回拨动,力量由轻到重,实而不滞。

  4、接上势,医者一手扶患肩、一手托其肘,以肩关节为轴作环摇动作20次,幅度由小到大要求用力要稳妥,动作要柔和。

  B、以肩关节功能障碍者施上述手法后对症选用下列手法施术。

  1、前屈上举受限或前屈受限:术者于患侧半蹲位,用肩扛住患肢上臂,双手扣于肩部,逐渐将患肢向上扛起5至10次要求前屈近90度,上举150度至170度。

  2、外展受限:术者立于患侧,令其肩关节外展,用肩部将其患肢扛起以近90度为宜,3至5次即可。力量要循序渐进,切忌动作粗暴。

  3、内收受限:术者立于患肩后方,嘱其患肢内收,手摸健肩,术者用前胸抵紧患者后背,双手十字交叉托其肘部缓缓向上向内牵拉,当有明显阻力时,略停顿一下缓缓放回原处,重复施术3至5次即可.

  4、后伸受限: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另一手扶住健侧肩部,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向后搬动,尽可能使之后伸,次数以3至5次,幅度可逐渐增大至45度。

  5、内旋受限: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沿腰骶部逐渐向健侧肩胛骨内下角方向牵拉,一拉一松,逐渐加大活动范围,次数以3至5次为宜。

  6、外旋受限:医者站于患肩侧后方,嘱其屈肘,外展患肩,手扶其颈部,术者用一手固定其肩部,另一手托其肘臂向上、向后提拉10余次。

  7、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十次为一疗程。

  8、技术关键环节

  诊断要明确,手法要娴熟达标,取穴要准确有效,手法操作应规范,患者要合理配合。

  9、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由于治疗师手法粗暴,操作不规范,治疗时刺激强度过大,使患者出现心慌、气短、眩晕、恶心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卧床休息10分钟后,缓解后方可活动。如误诊立即纠正并采取其它治疗手段。

  10、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适应症标准明确诊断后施术。

  (2)、严格按技术规范化文本执行操作。

  (3)、对推拿无效应建议其改用其它疗法。

  (4)、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要有规律,不可饮酒、吸烟、空腹治疗,要注意休息。

  11、不良反应

  在明确诊断,正确选择适用症的前提下,按规范化的技术文本操作未见不良反应。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骨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