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自己躺床上也能查!

  常弯腰、久坐,当心腰椎间盘突出

  正常的腰椎间盘通常在25岁以后就开始逐步退变、老化,其中的胶原成分逐渐减少,弹性也随之降低。

  如果在此基础上,还有长期、反复的劳损,比如长时间站立或者长时间坐着,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不变,或者经常弯腰负重搬东西等,对椎间盘的损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因为如此,重体力劳动者(如搬运工、运动员)、久坐和久站人群(如教授、司机、公司白领等)、妊娠妇女(胎儿重量的增加和激素水平改变导致)都是最容易受到腰椎间盘突出“青睐”的人群。

  腰腿疼,可能是腰突干的“好事”

  腰椎间盘突出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如果你正好是上文中说的高危人群,又正好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当心了。

  腰痛和(或)放射性的腿痛,部分患者可能没有腰痛,只有腿痛;

  行走时疼痛,身体僵硬,不能正常迈步;

  腰部肌肉僵硬、痉挛;

  按压腰部正中或两侧时会出现疼痛;

  神经功能的异常,如下肢无力或感觉麻木,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

  自测:抬腿有没有疼痛加重?

  除了根据以上的症状进行判断外,怀疑自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还能自我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

  具体做法为:

  平躺在床上,保持不痛的那条腿不动,膝关节伸直,逐渐缓慢地抬起另外一条疼痛的腿。

  如果抬起角度小于60-70°时就出现明显的疼痛加重,甚至有的患者刚抬起一点,只有20-30°就会剧烈疼痛难忍,感觉像有一条“筋”扯住腿一样的痛,很可能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了。

  保守or手术?症状说了算!

  许多腰突患者在确诊以后,最关心的莫过于怎么治疗。

  常常听到患者问医生:“医生我是保守治疗好还是手术好?”“我不想手术,保守治疗能不能治好?”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自有适应人群,到底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还是得症状说了算。

  如果是首次发病、没有神经症状、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牵引治疗、物理治疗或服用药物的方式进行保守治疗。

  如果是神经压迫明显、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或反反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患者,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骨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