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前突的危害性,并不是大家都清楚,直肠前突都有哪些危害呢?通过下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个问题。
直肠前突都有哪些危害呢?直肠前突发生后,其顶部便突破盆膈而成为排便时的最低点,且其纵轴与粪便下行方向一致,沿骶曲下行的粪块首先进入前突,如此时大便干硬不易变形或盆底不能同步松弛,则排便压力将主要作用于前突顶部,患者虽感会阴部胀满,直肠前突导致粪便却难以排出。
直肠前突的另一个性状由于排便压力作用方向改变且被部分耗散,直肠后壁受压减少,主要位于此区的排便感受器得不到充分刺激,以致盆底肌不能充分松弛而开通肛管上口,粪便难以导入肛管。
然后直肠前突造成会阴胀满迫使患者更加用力,形成恶性循环,使前突不断加深,盆底不断下降。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困难排便时盆底肌反常收缩,对直肠前壁和盆底提供了主动保护,因此该组患者盆底下降较少,直肠前突也较浅。
直肠前突与盆底松弛有十分密切关系,盆底受损很可能是始发因素,其导致的直肠前突又反过来加重分底下降,二者可互为因果。盆底下降时,支配盆底肌的阴部神经必然受到牵拉。
该神经末端长约90mm,受拉伸展不超过12%。本组患者安静时神经受牵拉为19.4%,而排便时受牵拉则为31.3%。如此反复过度牵拉将导致神经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使受其支配的肛提肌、外括约肌逐渐变弱,表现为收缩压下降。
阴部神经损伤可使直肠感觉功能下降,直肠壁张力降低,直肠收缩反射迟钝。肛提肌的直肠附着部及耻骨直肠肌均有大量内脏神经纤维分布,因此,便意产生及直肠的反射性收缩可能也与此有关。
专家提示,盆底神经肌肉受损伤位置异常下降,其所支托的组织器官亦随之松弛下降而造成多种病变。检查结果表明直肠前突几乎均合并其他类型的松弛性病变,这提示直肠前突是某种复杂的病理过程中的一环。综上所述,我院认为直肠前突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变,可能是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直肠前突的危害性很大,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想了解引起直肠前突的原因有哪些?可以继续阅读本站相关信息。
(实习编辑:王昌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