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幽门狭窄切口易裂开的原因

  肥厚性幽门狭窄在医学上称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它是因幽门的肌层明显肥厚,使幽门变得越来越小,奶水不能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而积贮在胃内,造成胃扩张、吐奶,奶水积得越多,呕吐就越厉害,甚至呈喷射状呕吐。

  由于营养不良,腹壁很薄弱,常可见到上腹部有一巨大的胃形,所以对此类吐奶的新生儿不能误认为一般的小儿溢奶,吃阿托品或其他对症治疗没有效果,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切口易裂开的原因

  小儿手术后的切口最易裂开的是肥厚性幽门狭窄和肠套叠患儿,主要是因他们长期营养不良,如幽门狭窄的患儿吃进的奶大部分又从口中吐出,不但营养不良,而且还有电解质紊乱,碱中毒及微量元素不足。呕吐越频繁,病程越长,症状就越明显,这些对手术切口的愈合是极不利的。

  再加上胃扩张引起上腹部膨隆,使原本菲薄的营养不良的腹壁更菲薄,腹壁肌肉也很薄弱无力,难以抵御术后的腹胀,使手术切口成了薄弱处,最易从此处破裂以缓解腹胀引起的腹内高压。所以尽管这类手术的切口往往只需缝2—3也常易发生切口裂开。

  为防止术后创口裂开,除手术医师提高缝合技术外,家长也要注意术后胃肠减压通畅否;尽早让患儿排便,如用开塞露避免患儿哭吵,以免增加腹内压;注意不要让患儿感冒,塞肛;因咳嗽也会加剧腹内压;发现切口上纱布有淡血性液体渗出,就需加用宽胶布拉拢创口,并外用绷带固定,延长拆线时间,同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疗法,如间歇输血、血浆甚至胃肠道外高营养。

(实习编辑:王昌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肛肠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