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貌似只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其实不然。医院是生老病死的地方,也是集中折射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医疗体系、文化传统、经济法律乃至民众素质的地方。医患关系,是背后诸多因素的体现,既可以是温馨暖人的彼此关爱理解,也可以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短兵相接甚至激烈冲突。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医患关系,只是有些地方相对和谐有序,有些地方则杀医伤护不绝于耳。美国的医患关系自然也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在这样一个枪支泛滥,暴力犯罪居高不下的地方,恶性伤医杀医事件却鲜有发生。在这篇文章里,为你浅析美国的医患关系。
信任是良好医患关系的根基
医患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医患双方相互同意的基础上的合约关系。除少数紧急情况外,患者主动向医生寻求医疗服务,如果医生也愿意并接纳患者为服务对象时,医患关系就成立了。这种医患关系可以是短期甚至一次性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不管短期或长期,信任是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根本。有了信任才会有尊重、理解和和谐。而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不外乎两点:对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医术)的信任和对医生道德品质(医德)的信任。
医术
在美国,不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外来的新移民,要想成为一名美国执业医生,很难。进入医学院的竞争极为激烈,住院医培训和专科培训堪称炼狱一般,独立行医后还有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继续教育。各个阶段严格而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不同时期全面而务实的评估和考核,保证了美国医生作为一个群体在专业上的相对优质和均质。无论去哪个地方,哪家医院或诊所,美国医生们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有比较明确的诊疗措施的疾病的处理往往大同小异。在一定范围内,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生。患者在就诊前往往对医院和医生的专业水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
医德
职业跟个人人品没什么必然联系,医生也是普通人。但是,作为一个关乎健康和生死的高度专业化的职业,社会和医学行业本身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有明确的要求。
每个医学生都知道希波克拉底誓言。美国医学院大多采用1968年修改过的现代版希波克拉底誓言。其中相关的几条摘录如下:
?我将谨记医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温暖,同情和理解可能比手术刀和药物更重要。
?我将从病患的利益出发,采取所有必要的救助,同时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虚无主义这两个陷阱。
?我不会羞于说“我不知道”,也不会在病患需要时不去寻求同行的帮助。
?我将谨记我不是在治疗一张发烧图表或者一个肿瘤,而是一个患病的人,他/她的病情可能会影响到他/她的家庭和经济状况。
这些誓言,不是口号而是庄严仪式下的承诺,每一条都渗透在医生的日常工作中。美国医学会(AMA)对医生的行医规范和职业道德有很详细的说明和要求。在医学院学习期间,医学生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有关医患关系的教育,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建立并维特良好医患关系的技巧等。进入住院医之前的临床技能考试,很大程度上就是考核跟患者的交流。在住院医和专科培训期间,负责带教的医生们更是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当完成训练独立行医时,跟医学知识一样,这些职业道德也已经深深刻在每个美国医生心中。
当然,仅靠教育很难约束人的行为。美国医药分开,针对医生行医规范的各项法律法规相对完善齐备,医生的诊疗行为基本都在医疗保险制度的约束和各种管理部门的监管中。这些我们在后面会谈到。
另外,美国医生的入职门槛高,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高,所以违反职业道德的代价也很高。因贪婪而违法行医,丢掉行医执照实在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医生遵守制度、认真行医,自然会赢得患者的信任。
人文关怀
虽然不能直接缓解身体上的病痛,但在精神上和情感上,人文关怀对病人是极大的抚慰也一直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美国各大医院在提高诊疗水平之外,对提高患者体验极为重视,而最好的体验就是来自医护人员的共情和关爱。
医患交流
医患交流最重要的是及时,如实,耐心跟患者交代和解释病情。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在美国几乎没有患者不知道自己病情。反倒是在未经患者许可的情况下,即便是患者的家人也无权知道患者的病情。另外,不同于几十年前医生做决定病人服从的家长式的医患关系,如今,患者往往都参与了自身治疗方案的选择,当然,医生会提供指导和建议。对病情的如实了解,对疗效和预后的合理预期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患冲突。
毫无疑问,及时而详细的交流和答疑是需要时间的。美国医生的均质化、医疗资源分布相对均衡,医疗保险和相对合理的诊疗流程避免了某些医院人山人海某些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况。另外,医生助理和资深护士也分担了很多跟病人交流的责任。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医患交流的时间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