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病人病情较为复杂,累及部位大且深,患者手术以后一般创面较大,通常要切开至齿状线附近的肛窦处,并常伴有支管、残腔;如果是高位肛瘘,常用橡皮筋挂线进行慢性切割治疗。
那么,为何肛瘘术后医生会鼓励患者要有适当的活动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它们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肛瘘术后为何需要适当活动?
我们知道肛瘘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找到并正确处理内口,但是术后创面引流通畅,又是伤口愈合的前提和必要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肛瘘手术以后由于术后创面处理不当、引流不彻底而引起复发的约占30%-40%。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绝大部分病变、坏死组织已在术中切除,但有时由于病变部位过高,一时难以全部切除,或由于术中创面出血较多,较难处理,需要手术以后通过每天换药得到治疗。
个别的空腔弯曲,或成弧形,换药难度较大;如在肛管直肠环处挂线,由于橡皮筋阻挡影响,一般引流欠畅,需特别注意。患者术后遵医嘱早期下床活动,有利引流通畅,使创面早日愈合。
因此,手术当天患者应卧床休息,但术后24小时后应尽可能鼓励病人下床走动,尤其是大小便一定要动员病人走到厕所,尽可能自行解决。
每次换药以后或饭后,如身体情况允许,疼痛尚可忍受,应鼓励病人在室内多走动,即使躺在床上也应经常变换体位,一方面可使创口内分泌物及时外流,保持通畅,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增加饮食的摄入量,保证大便的通畅;还可促进机体及肛门直肠局部血液循环的加强,防止局部组织水肿,促使创面尽快愈合。
怎样才能缩短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呢?专家介绍,临床把肛瘘分为四种类型,如低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其中后三种术后创面较大,创面修复愈合周期也较长。
如何加快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1、要加强营养,补充足量维生素,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2、要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创面大而深者可用双氧水清洗,用甲硝唑、庆大霉素等湿敷,或用提脓祛腐药如九一丹、八二丹换药,必要时加用有效抗生素。
3、要尽可能保留上皮组织,创面过大时可考虑植皮术或脂肪填塞术等。
4、要及时发现并清除异物,如有水肿性肉芽过度增生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或直接修剪。
5、如形成假性愈合或桥形愈合,应及时切开,重新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