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久坐少动,易患肠癌 如何早期发现肠癌

  7月29日,曾演过六王爷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丁因结肠癌晚期不幸辞世。对于李丁的逝世,南京医学界人士普遍表示了惋惜。专家提醒说,久坐少动的白领是肠癌的高危人群,要警惕。

  专家提示:白领久坐少动易患肠癌

  直肠癌手术可致性功能障碍

  “别以为你现在以车代步、上下楼有电梯搭、上班就是坐在办公室写计划上网查资料是好事,也别以为你餐餐有鱼有肉、食不厌精是好事……近几年,肠癌发病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运动少、生活条件好、经常坐着不动的人群成为高危群体。”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樊志敏介绍,大肠癌除了遗传外,主要来源于肥胖因素、高脂饮食和纤维素摄取过少。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专家朱传娣指出,大约有50%-80%的结肠癌患者,初期被误诊为痔疮。不少男性患者认为“十男九痔”,对于大便带血或大便带有黏液等情况认为是痔疮,不进行正规治疗。曾有患者大便带血当作痔疮治疗了一年多,最后发现是局部晚期直肠癌,因此对于长期治疗仍不愈的痔疮应考虑肠癌的可能。

  另外,专家还建议无论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原因不明的便血等症状时,应到正规医院就诊以排除肿瘤。

  肠癌3大信号

  信号一:排便习惯改变

  一般人每天要大便1-2次,并且较有规律,要么早上起床,要么晚上睡前。如果原来规律发生变化,特别是大便困难,由有规律的一天1-2次变成每天4-5次或者2-3天才能大便一次,就要引起注意了。

  信号二:便血颜色和数量

  大便带血是大肠癌特别是直肠部位长癌最常出现的症状,主要原因就是肿瘤增大破溃出血,但一般便血的量不多,有的较为鲜红,有的暗红如酱色。

  信号三:贫血、消瘦、乏力

  由于肿瘤慢性出血和消耗体内营养,时间一长人就会出现贫血、消瘦、乏力等症状,甚至发热,此类症状最常出现在结肠癌。

  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方法:

  大肠癌在我国为第4~6位常见的肿瘤。国内大肠癌的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较美要提前15年。我国青年癌症患者中大肠癌占23.7%。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因素有重要的关系,高脂肪、&127;低纤维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高脂肪饮食者大便中厌氧菌增多;食物中纤维素缺乏,大便量减少,则肠中致癌物浓度上升导致癌发生。普查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一、直肠指检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因为大肠癌中70%~75%发生在直肠和乙肠。在直肠癌中75%可通过直肠指检发现肿块。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检查一次,尤其出现便血、便频、大便中有黏液以及里急后重等排便习惯异常者,均应做直肠指检。直肠指检一般能了解距肛门8厘米范围内的病变;如做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则可能查到更高部位。

  二、大便隐血试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可作为大肠癌大规模普查的初筛方法。如阳性,则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大便隐血试验还可检出胃溃疡、胃癌、大肠息肉等消化道疾患,特别是大肠腺瘤的癌变率可达10%~20%。

  三、乙状结肠检查有条件者从50岁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检查一次。如阴性,以后每四年检查一次。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约75%~80%的直肠、乙状结肠癌可藉乙状结肠镜予以确诊。这种检查操作简单,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同时能采集活组织标本,还可通过电灼摘除腺瘤等癌前期病变。

  总之,我们把癌症病人控制在一级预防,就能减少癌症的发生;控制在二级预防就能减少癌症病人的死亡。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肛肠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