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肛裂的发病原因

   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肛裂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高,那么哪些才是引发肛裂的一些发病的原因呢?专家说引发肛裂的原因有很多,分别为:解剖因素、外伤、感染、缺血、肛管狭窄、内括约肌紧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肛裂是指肛管四周皮肤裂开,或者是形成溃疡,肛裂的最大特点就是给患者带来相当大的疼痛,尤其是在排便的时候,疼痛更是剧烈,那么,肛裂该如何护理最好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患肛裂的群体大大进步。对于治疗肛裂疾病,一定要请专科医生治疗。
 
  肛裂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肛管裂口溃疡,不易愈合,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部疼痛剧烈。中青年人、儿童及老年人也可发病,但年长者该病发生极少。发病率及发病地区各不相同,男女发病机制均等。肛裂可有一个或几个裂口存在,但多数肛裂发生在正中线上,正前或正后,即截石位6点、12点处。
 
  不是人人都会患肛裂的,它是可以预防的。长期大便秘结的人群更轻易使得肛裂发生。由于大便又干又硬,粪便直径超过正常肛管扩张的最大限度,用力过猛时肛管皮肤即可撕裂,从而形成肛裂。一般部位的创伤均可治愈,而肛裂时创口已被粪便污染不易愈合,再加上经常大便反复损伤,使裂缝深及全层皮肤并感染疡,再加上肛门局部的解剖生理,在排便时肛管后方受粪便的压力比前方大,这也是发生肛裂的原因之一。
 
  发病原因
 
  肛裂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下列因素与肛裂的发生有关:
 
  1.解剖因素
 
  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着于肛管两侧,因此肛管前部和后部不如两侧坚强,容易损伤;肛管和直肠形成肛管直肠角,使肛管后部承受粪便压力大等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2.外伤
 
  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有人报道,便秘致肛裂占14%~24%,但是便秘也可能是肛裂的后果,是由于病人惧怕排便所致。此外,产伤也可致肛裂,约占3%~9%。腹泻时频繁排便,肛管敏感紧缩也易损伤,反复损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
 
  3.感染
 
  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溃疡;肛管损伤后亦难愈合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主要是损伤合并感染所致,感染时炎性细胞可以释放溶胶原酶,阻止上皮组织再生与延伸。
 
  4.缺血
 
  近期有人提出肛管后正中线缺血是肛裂好发于该处的原因,因为肛管远端是由直肠下动脉供应,该血管穿越坐骨直肠窝,分出小支经肛管括约肌至黏膜,但多数后联合处缺乏直肠下动脉分支(占85%)。从毛细血管形态学研究也提示后正中线处内括约肌内部的毛细血管较稀疏。有人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肛管后联合处的血流较其他象限处为少。以上都说明缺血确是慢性肛裂发病的主要因素。
 
  5.肛管狭窄
 
  先天畸形、外伤或手术所致的肛管狭窄,在干结粪便通过时更易受损而发生肛裂。
 
  6.内括约肌紧张
 
  肛裂患者有不正常的内括约肌过度收缩现象。反射性内括约肌痉挛目前认为是肛裂不易愈合的重要原因。肛裂患者肛管内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达127.5±42.2kPa(956±316mmHg),而正常人仅为86.3±33.3kPa(647±250mmHg)。这种高压在经扩肛治疗后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以上就是引发肛裂疾病的一些原因,希望以上的内容对你能有所帮助,另外,我们一旦发现肛裂症状,我们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实习编辑:余文风)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肛肠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