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普通孩子思维上有什么差异?

自闭症是港台的翻译,孤独症是我国大陆的叫法,意思是一样的。诊断标准的内容偶然像是在描述自己没有什么好奇怪,因为人与人本来就是像的,完全一点都不像才有问题。临床上筛查孤独症谱系障碍需要基于症状的行为类型、频率、强度(例如,儿童每天摆放物体数小时并对任何物品移动感到痛苦),而不是基于某一条或几条描述和患者像不像。况且,也不用多心,诊断某种疾病,一方面需要症状完全符合所有的诊断标准,另一方面,这需要受过训练的专业的医生去给你查。
 
如果自己觉得没有需要留意的必要,这些情况就都不用管它。DSM-5里面把所有孤独症相关问题统称“孤独症谱系障碍”,因为认为它们的病因是一类的,都属于同一种发育问题的不同严重程度的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包括所谓(孤独症、亚斯伯格、早期婴儿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卡纳氏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非典型孤独症、未特定的广泛发育障碍和儿童期瓦解障碍。)在诊断一个小孩或成人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时,对症状有两方面核心的要求(必须全部符合)
 
自闭症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像是PC世界里的苹果电脑,硬件天生设置就不同。没有对错,只是不同。对普通人来说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式对他们而言完全是陌生的。
 
一些重要的思维方式他们是缺失的,比如:分类,比较,泛化应用。他们的注意力,计划能力,相关性记忆能力也不强。普通人可以自然地把信息的碎片连接起来,对自闭症而言,所有的点都是独立的,不相关的,他们不能进行自我连接。例如,普通孩子很快就会学会,香蕉,苹果,都属于“水果”。但对于自闭症孩子,香蕉,苹果,水果都是平行的点,互相没有联系,必须要教给他们如何归类。
 
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学习方式的不同。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就不能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把他们引导到我们的世界里来。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儿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