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能治疗吗

  7岁的洪洪经常眨眼,扭脖子。妈妈认为孩子的习惯不好,纠正了很多遍,洪洪总也改不了,后来甚至更加严重了,直到洪洪开始无故的骂人,打人,妈妈赶紧去医院给洪洪看病,才知道孩子得了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又叫抽动-秽语综合症,最开始的表现为频繁的挤眉弄眼、吸鼻子、动嘴巴、伸舌头、点头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耸肩、摇头、踢腿、甩手、四肢抽动、肚子起伏等,这些症状会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加明显。
 
  儿童抽动症的误诊比例很高,一方面有些家长不会因为孩子清嗓子,就带孩子去专科医院看,导致误诊;家长带孩子去一些基层医院,医生可能诊断为咽炎鼻炎等。吃了很多药,症状没有缓解,甚至更加严重了。
 
  有些孩子的抽动症可能是心理因素引起
 
  首先有可能是冲突。内心一边想要发火,一边想到家长老师的不能生气的教育。如果两种力量势均力敌,冲突就变得非常严重,身体也不由自主得紧张起来。
 
  其次有可能是压力。孩子面临父母离异、家庭矛盾、学校冲突等情况都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学会处理压力,压力会积累在身体细胞中。
 
  压力和冲突都有很强的力量,能够造成细胞内能量的大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就像“地震”一样爆发,表现为身体大肌肉群不由自主的运动。
 
  实际上,抽动的症状有助于缓解孩子体内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的心理。家长可以模仿一下抽动症儿童的行为,就能感受到。做完挤眉弄眼、耸肩、甩手、踢腿这些动作,肌肉可以感受到暂时的放松。孩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压力的。
 
  俗话说“冬病夏治”抽动症也不例外,现在是暑期,是家长们帮助孩子治疗抽动症的最佳时期。当孩子们沉浸在暑期的兴奋中,乐享他们美好的假期时,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家长们千万不要大意,对于抽动症儿童来说,主要表现为:面部抽动:眨眼、挤眉、吸鼻、瘪嘴、伸舌等;四肢抽动:搓手指、握拳、举臂、扭臂、抖腿、踢腿、垫脚、伸膝等;躯干抽动:挺胸、扭腰、腹肌抽动、鼓肚子、吸肚子等。患儿家长如果能利用好轻松的暑假时光,带孩子及时治疗,或将事半功倍。
 
  案例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胡星(化名)平时除了周末兴趣班和补习班之外,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做练习到十一二点,假期又报名参加英语、围棋、书法、逻辑思维等各种训练班,学习压力真的不比高年级的学生少,为了不让父母亲失望,他很努力学习,害怕父母失望的眼神。
 
  因此,长时间的处于紧张压力的情况下,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出现挤眉、吸鼻、瘪嘴、伸舌,情绪也变的越来差,最后检查为抽动症,胡星的父母很后悔,没有给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强制的给孩子施压才导致孩子出现抽动症。因此在这边借着这个例子想跟做父母的大家说一下,在暑期轻松的时刻是治疗的孩子的抽动症的最佳时间,千万不要让孩子被“折磨”出抽动症。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了四季高峰,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肌肤腠理开泄,人体各项机能、皮肤循环代谢都较其他季节更快,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此时治疗更有利于渗透、吸收。夏季治疗抽动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秋冬季节抽动症往往有加重的趋势,赶在夏季对其进行治疗,可有效防止秋冬的加重和复发。
 
  另外一个原因是,儿童抽动症因其反复性大,难于根治。因此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而暑期的宽松时间,则为治疗提供了便利,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利用暑期治疗抽动症,中轻度病情患者基本上可以达到临床上的康复效果,较重的患者可以实施一个大阶段的治疗,病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专家指出,平时的时候孩子要上学,很多问题行为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假期中,家长成为儿童接触最为平凡的和最为亲密的人,更容易观察孩子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暑假是家长和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有利时机。通过密切的亲子关系,家长可以发挥出家庭治疗的最佳效果。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儿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