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分迷信微量元素检测

  现在好多家长希望通过微量元素检测评价儿童体内的营养状况,这同样是一个误区。
  只有通过静脉取血检测的微量元素,才能反映血清含量,通过手指取血会有组织液混入,结果不能充分代表血液水平,而头发检测更是没有意义。即使是静脉取血获得微量元素值,也只是血液水平,不代表相应的组织内含量。
  很多家长都关心何时应该给孩子检测微量元素,因为家长担心孩子会缺什么,怕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其实,只要孩子生长发育正常,是没有任何必要检测微量元素的。如果生长发育过快或过慢,应该由保健医生评价进食状况和发育状况,寻找原因,及时调整。
  孩子的生长发育主要依赖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宏量元素,生长异常也不是微量元素缺乏所致。微量元素只有在宏量元素充足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关注孩子的营养是否均衡,建议家长把喂养重点放在均衡营养上,放在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上。营养均衡比微量元素重要得多。
  “缺”和“补”总萦绕着家长。婴幼儿的成长不是通过补充微量营养素而获得的,正常均衡饮食下无需刻意补充微量元素。千万不要认为婴幼儿生后必然会“缺”什么,又必然应该“补”什么,放松心情,正常喂养,孩子会生长得非常健康。
  家长只需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期,就能保证孩子不会缺乏微量元素:
  1、母乳和配方粉喂养期间,母亲正常进食的情况下,每天给孩子服用400单位维生素D
  2、无需补充钙和锌。母乳能够提供足够且高吸收率的钙和锌,所以无需补充钙和锌。钙与锌、铁、铜、镁等肠道吸收途径相同。若刻意补充一种微量元素,会造成其他微量元素在肠道的吸收减少。所以才会出现补钙后,血液中锌或铁的水平会降低的现象。
  3、婴儿4-6个月后,添加富含铁的辅食。由于母亲怀孕期间通过胎盘给婴儿送的铁只够婴儿消耗4-6个月,所以最早添加的婴儿辅食必须是富含铁的食品,如婴儿营养米粉、青菜、瘦肉。以上食物均含铁丰富,且血红素铁含量高,是膳食铁的最佳来源。新鲜绿叶蔬菜含铁量较高,且富含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C,也是不错的补钙食物。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儿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