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必修课:如何轻松帮宝宝洗澡 | 视频

  新手爸妈必修课:如何轻松帮宝宝洗澡|视频

  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给宝宝洗澡应该算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儿,尤其是新生儿,全身上下都软软的,简直无从下手。还有些家长担心,给这么小的宝宝洗澡,万一不小心感冒,那就槽糕了,所以索性就不给宝宝洗澡。

  那么,家长该怎么给婴儿洗澡呢,洗澡时该注意些什么,给婴儿洗澡又有哪些技巧呢?本期《健健康康成长记》,医知袋鼠特邀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马爱萍,手把手教您给婴儿洗澡。

  马爱萍,主管护师,护理本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对新生儿PICC置管及维护有丰富的经验。

  洗澡宝宝不配合怎么办?

  马爱萍护士长表示,宝宝洗澡不配合,通常是分两种情况,家长要分清楚:

  一是在洗澡之前,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这两天吃奶好不好,有没有吐、鼻塞啊这些异常,如果宝宝有这些症状的话,说明他身体可能不太不舒服。这个时候给宝宝洗澡,他就会不太配合,这种情况下,家长就不要强制给宝宝洗澡了。

  还有一种情况呢,宝宝的一切都很正常,为什么洗澡还是不配合呢?那可能是宝宝之前澡洗得比较少,宝宝还不太习惯,或者家长给宝宝洗的姿势不太对,宝宝感觉不舒服。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可以一边洗,一边用温柔缓和的语调跟宝宝说说话,抚摸他的身体,宝宝慢慢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如果坚持每天洗澡,宝宝就会适应洗澡,而且呢也会越来越享受洗澡,爱上洗澡。

  至于宝宝洗澡的好处嘛,那可是多多哦。  

  环境:

  关闭门窗,保持室温在26~28℃,减少对流风。

  用品:

  沐浴用的水:水量达到盆的1/2,水温大概是38-40℃。可以用手腕的内侧测试温度,不凉不热的温度就是合适的温度。

  准备干净的衣物、沐浴用的两块小毛巾、擦拭用的大毛巾、酒精、棉签以及修剪指甲用的指甲刀。

  宝妈:

  在沐浴前,修剪自己的指甲,摘掉手上的饰品,防止饰品刮伤宝宝娇嫩的皮肤。

  宝宝:

  脱掉宝宝的衣物,兜好尿裤,用包单将宝宝包裹好。检查宝宝的皮肤,确定宝宝的皮肤完整,没有感染,才可以进行沐浴。

  婴儿洗澡的步骤

  给宝宝洗脸:

  第一块小毛巾沾水、拧干,以不滴水为宜,分别用毛巾的四个角,擦拭宝宝的眼睛(由内向外)、鼻子和嘴。

  然后毛巾沾水,拧干。分别用毛巾的四个面,擦试宝宝的前额、颊部和下颌,注意不要重复擦洗不卫生。

  给宝宝洗头:

  将宝宝抱起,妈妈五指张开,托住宝宝的头颈部。肘关节夹紧宝宝的腰部和臀部,尽量靠近自己的身躯。

  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分别将宝宝双耳廓折向前方轻轻按住,防止耳道进水。

  给宝宝洗头时,让宝宝的头部略低,注意不要让水进入宝宝的眼睛和鼻子。用小毛巾将宝宝头发淋湿,取1-2滴洗发水(每周使用1-2次即可),再用清水冲净,干毛巾擦干。

  宝宝洗身体:

  妈妈用左手握住宝宝左臂近肩处,让宝宝的头颈枕在妈妈的左手腕上,使宝宝的颈部保持中立,头部不要过度的后倾或前屈,托住宝宝的腰臀,把宝宝放在水盆中。

  用小毛巾蘸水,擦拭宝宝的身体。擦拭的顺序依次是:颈部、宝宝外侧腋下、上臂、前臂和手;近侧的腋下、上臂、前臂和手。小毛巾再次沾湿,依次擦拭宝宝的胸部、腹部及腹股沟(大腿根部)。

  接下来,妈妈右手穿过宝宝的左腋下,让宝宝趴在自己的右手腕上。头偏向一侧,角度大概在60度以上。依次擦试宝宝的后背、臀部、大腿、小腿和宝宝的双脚。

  沐浴的后续工作:

  给宝宝洗净后,将宝宝抱出,用大浴巾把宝宝包裹,擦干身上的水。

  脐带未脱落的宝宝:

  用75%酒精消毒宝宝的脐带,沿着脐带的根部擦试一周。注意观察宝宝的脐带是否有分泌物及红肿,如有需及时就医。

  要记得检查宝宝的指甲是否需要修剪。

  全身皮肤是否完整,是否有红疹及破损。

  家长可保护性地给宝宝的臀部擦一些护臀油。

  给宝宝兜好尿裤,松紧以可以放进一指为宜。

  给宝宝穿衣服时,用自己的手包住宝宝的小手,一起送入衣袖,然后在袖口处把宝宝的小手抓出来,然后按同样的方式再穿对侧。

  给宝宝洗澡时的注意事项

  1、脐带脱落前或脐部红肿有渗液时,不要让宝宝脐带沾水。

  2、男宝宝要注意清洁阴囊下方,女宝宝清净会阴时注意要从前向后清洗。

  3、皮肤皱褶处、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容易淹红,要加强护理。

  4、禁止使用浴霸,避免强光照射灼伤宝宝的眼睛。

  5、10分钟左右沐浴最舒适;

  6、要片刻不离宝宝身边。

  给宝宝洗完澡后,你不妨再给宝宝做个抚触按摩,具体操作请点击标题查看:《孩子少生病的妙招:妈妈学做按摩师》

  给小宝宝洗澡真的是门技术活儿,不过这也是跟宝宝最亲密接触的时光,家长们可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哦~~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儿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