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笔者对2006年5月~2008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30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2l例,女9例;年龄1-24d,平均年龄12d;足月顺产6例,剖腹产14例,早产儿10例;城市患儿9例,乡村患儿21例。30例患儿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护理要点

  2.1做好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患儿病情进展快且严重,家长思想准备不足,心理负担较重,为了避免患儿母亲精神刺激,令其离开抢救现场,待抢救成功后,嘱其家长陪同照顾,按时吸取乳汁,直到患儿脱离危险。

  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小,病情重,且应用镇静剂,一切微小的病情变化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细微观察。经常巡视病房,特别在夜间。抢救期间,药物应用繁多而复杂,平均每3—5min用药1次,故设有专人护理,制订护理计划,按护理计划进行护理,随时注意呼吸、心率变化。如喂乳呛咳,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布满中细湿啰音,考虑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必须立刻进行抢救。新生儿肺炎易并发呼衰、心衰、酸中毒,尿量观察非常重要,认真记录排尿次数,准确估计每次尿量。

  2.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患儿由于咳嗽反射弱,故痰不能很好排出,而痰易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心衰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尤为重要。应经常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拍击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围向肺门,五指并拢,掌心内凹拍击,使小气道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

  2.4合理用氧,改善缺氧一般用鼻前区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升/min;氧浓度不超过40%;氧宜湿化,以免损害气道纤毛上皮细胞及使痰液粘稠。缺氧明显者宜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L/分,氧浓度为50%~60%。呼吸衰竭患儿低浓度持续吸氧,需要严格控制氧流量,观察紫绀消失程度,定时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喂奶、喂水时防止呛咳。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2.5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抢救期间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滴数和液体量,保持液体流畅,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6室内环境维持正常体温,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尽可能使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为55%~60%,体温过高时予降温,体温过低时予保暖。

  2.7一般护理

  2.7.1脐部护理评估脐部干燥程度,是否脱落、无脓液;如未脱落,用0.9%碘酊,超过半月仍未脱落者,应考虑重新结扎;已脱落者,有感染渗出情况,用双氧水彻底清洗渗出液、脓液后涂0.75%碘酊,已感染的脐部擦涂龙胆紫,保持脐部干燥。

  2.7.2口腔护理每日以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口腔,棉签沾水不宜多。以免引起呛咳。

  2.7.3皮肤护理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腹泻,每次便后进行皮肤清洁,勤换尿布;保持全身皮肤干燥清洁,勤换衣,皱折处用温水清洗,软布拭干涂粉。

  3讨论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护士要坚守岗位,工作要认真、负责、机警,要善于发现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科病人病情来得急、变化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在夜间要加强巡视,同时还要善于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要加强护士素质的培训,必须有过硬的技术,抢救病人时要准确、有序、镇静。边观察边抢救;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嘱家长注意给小儿保暖,防止受凉,喂水、喂奶时注意防止呛咳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通过本组病例,我们体会到,有效的心理护理,细致的病情观察,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氧疗,明显降低了新生儿肺炎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做到眼勤、腿勤,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

(实习编辑:梁敏姿)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儿科资讯 >